有人說,喜歡壹個地方,是因為那裏有喜歡的風景和喜歡的人。
東莞石碣,壹個來了就喜歡的地方,這裏有風景,有人文,有故事。
石碣鎮與東莞市區,壹衣帶水,隔東江相望。
石碣的風景,首先來自老城的氣息。
青石板路,青磚灰瓦,臨河而居,雖然沒有烏蓬船,但有小橋流水人家,壹幅嶺南風景畫。
如果說老城是石碣的靈魂,那麽東江則是它流淌的血脈。
老城的美,是嶺南之美。
清水綠岸,楊柳依依,微風習習,岸邊濃濃的煙火氣,嶺南風水凸顯。
東江是石碣的母親河,真的像母親壹樣,用壹條白練,隔開兩個頑皮的孩子。
這片36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在當代國畫大師關山月的眼中,石碣是“東江之珠”。
千裏東江,在這裏靜靜地抱著這個小鎮,猶如壹條長絲帶,給小鎮壹個深情的擁抱。
(2)英雄之城
壹條河,壹座塔,幾座橋。
從老城順江而下,去榴花公園點香祈福,讓疲憊的心靈找到皈依的港灣。
石碣,也是壹片英雄的土地。
初夏六月,沿東江向東,走進袁崇煥大道,火紅的木棉花在競相綻放。
木棉花,在石碣又稱英雄花。清代陳恭尹有詩雲:“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
濃墨重彩的詩句,將木棉花人格化,有英雄道別塵世之勢。
木棉花開,壹樹樹迎風綻放,像是等待英雄的凱旋。
順著木棉花的舞步,我們來到袁崇煥公園。
鐘亭鼓閣,池館水榭,東江的水養育了石碣的兒女,英雄從這裏走向戰場。
戰鼓封塵,響角遠去,只留下袁大將軍的雕像在廣場上橫刀厲馬。
公園曲徑回廊的墻壁上,是壹幅幅石雕,石雕還原了三百年前英雄的崢嶸歲月。
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翻江倒海的戰馬,吶喊沖天的戰士,壹場場大戰的戰幕徐徐拉開。
我聽見遠方的爆炸聲壹浪接壹浪,我看見袁大將軍左突右沖,廝殺聲由近即遠......
袁大將軍,他用自己的剛烈,為壹個遠去王朝的背影,劃上了壹道亮麗的濃墨重彩。
今天,袁崇煥已經成為石碣、東莞的壹個文化符號。
(3) 精彩石碣
東江的水,壹醉幾千秋,日夜向南流。
東江兩岸的石碣,是壹片活力熱土,壹座現代之城。
石碣鎮,以電子工業為龍頭,多產業融合發展,已跨入全國綜合勢力百強鎮。
臺達電子、雅新電子、太陽誘電、莫仕連接器等高科技公司如群星閃耀在石碣的大地。
石碣,在美食方面,也壹個藏龍臥虎的地方。
沙洲蜆粥、東興糖水、金富來的牛腩和魚蛋,還未開吃,已經讓人流下口水。
說石碣,不得不提石碣潤豐的供港蔬菜基地。
這裏承載了近壹半的供港蔬菜任務,淩晨三點,當東江還在沈睡,這裏早已燈火通明。
壹輛輛通港貨車,帶著石碣泥土的芬芳,從這裏踏上披星戴月的旅程。
我獨步在石碣的大地,如同行走在歲月的阡陌中。
在達鑫江濱新城,我認識壹位來自湖北的朋友小貞。
她2010年中專畢業來石碣,在這片熱土上已經打拼了10年,她現在是臺達電子的壹名車間組長,她老公是臺達電子的壹名技術員。
我問她如何選擇在石碣落戶?
小貞說,她與石碣的交集很深,她在石碣揮灑了青春,收獲了愛情,她的夢和遠方都在石碣。
小貞說出了我的心裏話。
讓我們為石碣喝彩,為昨天,為未來,為石碣,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