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寫盛唐的詩句是

杜甫寫盛唐的詩句是

1. 杜甫關於盛唐的詩句是

杜甫關於盛唐的詩句是 1.杜甫有哪些詩是描寫唐朝歷史的

杜甫是唐代詩歌的另壹座高峰,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

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裏選讀他的七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杜甫詩七首: 1、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3、天末懷李白 (杜甫) 4、月夜憶舍弟 (杜甫) 5、登嶽陽樓 (杜甫) 6、客至 (杜甫) 7、蜀相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壹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獲落,白手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誌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誌,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淩晨過驪山,禦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

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水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壹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蒼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卷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蹋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天末懷李白①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②。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③。

應***冤魂語,投詩贈汩羅④。 [註釋] ①天末:即在遠方。

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chīmèi):泛指鬼怪,此喻小人。

④“應***”句:屈原含冤沈江,李白受冤遭貶,二者有相同之處,故有此語。 [賞析] 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天。

當時杜甫流寓秦州。李白在至德二年(757)因事被捕入獄,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壹帶),次年中途被釋放。

但杜甫不知李白遇赦,遂成此詩。詩以涼風寫起,對景相思,表達了對李白的壹片牽掛之情,並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杜甫把李白同屈原相提並論,對李白惺惺相惜。

杜李二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從詩中可以明顯地看出。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②。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註釋] ①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戍:駐防。邊秋:邊塞的秋天。

②無家:意指兄弟分散,家不成家。 [賞析] 這首詩寫於杜甫貶官華州後。

當地發生饑荒,杜甫乃棄官西去,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縣)懷念胞弟而作此詩。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

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除了思念兄弟,也在詩中寄寓了國家破碎的沈痛心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壹句,語意平淡而感情深沈,從而成為經年傳誦的名句。 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①。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②。 [註釋] ①吳楚:兩古國名,約吳在洞庭東,楚在其西。

坼:分裂。是說吳楚被洞庭湖分開。

乾坤:宇宙,天地。 ②戎馬:戰馬,這裏借指戰鬥生活。

憑軒:倚窗。 [賞析] 大歷三年(768)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嶽陽,登嶽陽樓後作了這首即景抒情的優秀詩篇。

這時杜甫已五十八歲,既老且病,生活異常窮困,心情是很郁悶的。詩人並沒有停留在個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並為國家的多難而嘆息。

詩壹開始用極為自然的對偶句抒寫登樓時的歡快心情,接著寫登樓所見,僅十個字,概括地寫出洞庭湖煙波浩渺的雄闊氣勢,意境開朗壯闊。後兩聯面對茫茫湖水,詩人忘卻了個人的窮困之境而憂國傷時,深沈感人。

這首詩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著相似的情感起伏線。 客至①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②。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③。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④。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⑤。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題後自註“喜崔明府。

2.形容 盛唐 的詩句

貞觀之治

瑞氣祥雲初盛,

詩情畫意正濃。

喜看百花齊放,

笑聞百家爭鳴。

太宗圖

心大天大地大,

任我金戈鐵馬。

閱盡千古風流,

獨占萬世瀟灑。

初衷

不辱千秋使命,

橫跨宋元明清。

簡化詩律詞譜,

重振大唐雄風。

麗 人 行(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勻”內換“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衣及〕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筋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還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3.描寫盛唐的詩句

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憶昔二首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4.杜甫詩歌中提到唐朝詩人的詩句有哪些

杜甫詩歌中寫李白的是最多的,此不贅述,舉幾個其他的:

1、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高李分別是指高適、李白)

2、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李生是指李白)

3、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李龜年)

4、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韋左丞指韋濟)

5、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李北海是指李邕)

6、新亭結構罷,隱見清湖陰。(《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李邕)

5.唐代詩人贊揚盛唐的詩篇或詩句

《憶昔開元全盛日》杜甫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

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

麗 人 行(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勻”內換“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衣及〕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筋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還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 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 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裏帝城雙鳳闕, 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 不是宸遊重物華。

6.杜甫在《江南逢李龜年》中安史之亂前盛唐之事的詩句是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賞析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題解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壹年。李龜年是盛唐時期聲名赫赫的音樂家,但其生卒、籍貫、出身等均已不詳。我們只知道他生活在唐玄宗開元至代宗大歷年間,擅長歌唱,還會作曲,對地方音樂也相當熟悉。有壹次,他在岐王府聽見有人彈琴,就說:“這是秦地的音樂。”過了壹會兒,他又說:“這是楚地的音樂。”岐王聽了很驚訝,到簾幕後面壹問,果然如此。憑借其過人的音樂技藝,李龜年受到喜愛音樂的唐玄宗的賞識,“特承顧遇,於東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於公侯”。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

大歷五年暮春時節,在闊別四十多年以後,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與同樣流落異鄉的李龜年偶然相逢。這時,唐王朝由於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整個社會已經從“開元盛世”那樣的繁榮昌盛迅速跌落下來。面對苦難的現實、淒涼的晚境和曾經輝煌壹時的舊交,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極具情韻的七言絕句,抒發了動蕩時代有著不平凡經歷的故人重逢時的深痛感觸,暗寓著對往昔的無限眷戀,對現實的深沈慨嘆,以及對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觸。

句解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妳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妳的藝術。開頭二句雖然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情感卻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範,封岐王,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崔九”,名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經常出入皇宮,是唐玄宗的寵臣,曾任秘書監。他在同族弟兄輩中排行第九,故稱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開元鼎盛時期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很尋常的,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卻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了。兩句詩在叠唱和詠嘆中,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這裏蘊含的天上人間之感,需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沒有想到落花時節能巧遇妳這位老相識。昔日不再。夢壹樣的回憶,改變不了眼前的無奈。後兩句對國事雕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滄桑巨變。風景秀麗的江南,在和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快意之遊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間,面對的卻是滿眼雕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既是即景書事,也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寄興。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定會從中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而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因而,這種寫法顯得渾成無跡。“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壹轉壹跌,更在字裏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

評解

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作生涯中的絕唱,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唐宋詩醇》也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白居易)壹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也。”

此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淒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語言極平易,而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凝結著四十多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那種昔盛今衰,構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感到詩情的深沈與凝重。清代黃生《杜詩說》評論說:“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於行間,寓感慨於字裏。即使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操筆,亦無以過。乃知公於此體,非不能為正聲,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絕句為別調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7.唐朝詩人杜甫有哪幾首詩歌

杜甫***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歌: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註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 。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沈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沈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沈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壹生寫詩壹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壹,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於擴大了律詩的表現範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遊,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 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壹”的《登高》,就是這樣壹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0] 全詩在聲律句式上,又極精密、考究。八句皆對,首聯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

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壹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寫壹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壹氣。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回旋往復,標誌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社會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學習杜甫最興盛的時代,出現了以杜甫為宗的江西詩派。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等人也有明顯的學杜傾向,也像杜甫壹樣用律詩反映當時的抗清鬥爭,慷慨激昂。

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朝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資料近千年來,治杜之風不絕。宋代有許多杜詩的編年、分類、集註等專書,如王洙 《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註杜詩》、魯編次、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居仁編輯的《分門集註杜工部詩》,其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後世註釋杜集的亦在百種以上, 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註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註》、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新、舊《唐書》都有杜甫本傳。兩宋以後,詩話筆記中評 點、解釋杜詩的文字非常豐富。中華書局1964年編有《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匯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鴻保有《讀杜詩說》。 另外,中華書局還將五四運動以來較重要的論文匯編成《杜甫研究論文集》。 傳記和新的研究專著有馮至《杜甫傳》、蕭滌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詩論》、朱東潤《杜甫敘論》。較詳實的年譜有聞壹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和四川文史研究館的《杜甫年譜》。

8.李白描寫盛唐的詩有哪些

1.《春夜洛城聞笛 》

唐代: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4.《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5.《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主要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壹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壹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壹。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壹種排山倒海、壹瀉千裏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