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關於白酒的起源則是議論紛紛,但是至今沒有壹個唯壹的說法,這幾天我詳細的看了各種歷史資料,為大家整理了這篇“白酒簡史”,讓大家來看明白中國白酒
首先,跟大家 釋義 壹下什麽是白酒?
白酒是指以糧谷為原料,以大曲、小曲、麩曲等為糖化發酵劑,經過蒸煮、糖化、發酵、蒸餾制成的蒸餾酒,在古代並沒有“白酒”這壹說法,而是“蒸餾酒”為燒酒、燒刀子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壹用“白酒”代替之前所用的名稱,這個在查閱《中國酒概述》裏面有。
夏商時期
夏商時期,儀狄做酒醪,杜康做秫酒,這兩人都是釀酒的集大成者,對後世釀酒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酒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成為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飲品,我查閱了壹些考古資料,顯示在東漢時期就有人用青銅蒸餾,當時並不是用來釀酒,而是用來熬藥。
這個時期曹操對酒的描述詩句很有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可以說是酒發展的鼎盛時期,除了各種史書記載了釀酒方法,也出現了大量的與酒相關的詩歌、典故,據王賽時《中國酒史》載。
唐朝年間
在長江流域酒肆林立,百姓無不以飲酒、作詩、行樂為風雅唐朝詩人項斯有:“望來淮岸盡,坐到酒樓前”的描述。
而在宋朝,釀酒業更加發達
《清明上河圖》許多人都不陌生,這是描繪宋代市井繁華的名畫,其中據有關學者統計,畫中酒肆有幾十家之多。
元明時期
史料記載,金朝也有著很發達的釀酒產業,只是產出的玉液佳釀,質量總是欠缺,《金史》中記載,大定26年,金世宗說:“朕頃在上京,酒味不佳。”所以自金朝起就開始改良釀酒制曲技術。
明朝時期
釀酒工藝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在各個地區也形成了很有地域特色的釀酒方法,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寫到:“燒酒非古法、自元時始創,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通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以知道,這壹時期蒸餾技術才開始用於釀酒,酒的口感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算是白酒壹次非常重要的變革。
清朝時期
清朝時期,釀酒工藝已經較為成熟,酒乃五行五谷之靈氣紮聚之物,並不是什麽地方都能釀出好酒的,而宿遷地下水又稱“活水”,是釀酒的最佳水源,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宿遷,並留下“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贊譽
清末以後的百年
清末以後戰亂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民族英雄們浴血奮戰,發生了許多歷史事件,均是白酒見證了革命及珍貴回憶,所以中國人對於白酒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抗日戰爭時期
劉少奇、陳毅、彭雪楓,等老前輩們在雙溝壹帶抗戰時。經常駐足全德槽坊酒坊還成了抗日官兵落腳點,雙溝酒廠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抗日飯店”,陳毅盛贊雙溝酒:“不愧天下第壹流”,1949年新中國建立,人民當家做主,自此,白酒進入新時代
解放後
由於生產條件的限制,散裝白酒占全國白酒總量較多,要麽以產地、人名來命名,可是中國白酒實在是風格各異、特色豐富,因而出現了中國白酒的三大基礎香型:
濃香、醬香和清香
隨著中國白酒的高速發展,如今中國白酒企業已經有上千家中國白酒香型也擁有了十二種之多:濃香、醬香、清香、米香、鳳香、藥香、兼香、特香、豉香、芝麻香、老白幹香、馥郁香、白酒香型的認識及劃分,1979年第三屆全國白酒評酒會上,提出用香型來區分各個地方特色白酒的差異,經過數千年歷史發展的反復錘煉。
今天
我們在沒喝壹杯的時候,喝的不僅是它上乘的口感和品質,更是它身上承載著的中國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文化是壹個民族發展的根本,隨著祖國發展得愈加強大,中國傳統文化已從各個方面啟程,走向世界各地,而中國白酒也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重要媒介。
那麽我今天向大家推薦壹款酒。 “華農 夢 ”酒由華中農業大學牽頭研發,與貴州茅臺,四川宜賓酒業等緊密合作,采用科學秘制的酒曲配方,使用特殊的制曲技術。曲塊在低溫中漫經四季的時間輪回,留下季節的印記,守望湖泊的寬闊,領略湖泊的雄渾,張揚高尚的追求,用火熱的情懷與山水***舞,使得它能在發酵中純熟地舒展它的作用。傳統與時尚交相輝映,青春和浪漫***同合奏,駿馬壹樣奔騰,翠鳥壹樣靈動,蘆花壹樣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