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的詩句
端午粽子的詩句,古時候每逢端午節這類重大節日到來,文人墨客們難免會吟詩作賦壹首,而這些古詩詞中描繪的.端午節,可以說是壹副壹幅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民俗圖,下面整理了端午粽子的詩句。
端午粽子的詩句11、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唐杜甫《端午日賜衣》
3、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宋楊無咎《齊天樂端午》
7、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9、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壹分歌。——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10、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11、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12、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懷舊》
14、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
贊美粽子好吃的詩句
壹、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1、翻譯、彩色的縷碧包裹著粽子,白色玉團包裹糯米香味。
2、出處、元稹《表夏十首》。
二、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1、翻譯、粽子香味清新脫俗,粽葉也很嫩,膾炙人口的鮮鴨也很酥脆呀。
2、出處、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三、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1、翻譯、端午節臨近中夏,時間清閑,會讓人覺得想念粽子的味道。
2、出處、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將箬葉苧絲韜。炊餘脹滿崚嶒角,剝出凝成細纖膏。
1、翻譯、糯米放在水裏泡,到時就把米中掏,將米、糯米放入粽葉裏用苧絲包裹著,放入
2、出處、清代詩人謝墉《粽子》。
五、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1、翻譯、四季都有花爭相鬥艷,但是在端午節卻有九種樣式爭新奇。
2、出處、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端午粽子的詩句21、粽團桃柳,盈門***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2、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3、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慎《表夏十首》之十
4、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5、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6、苦澀菖蒲茶,膠粘青蒻粽。——釋紹曇《偈頌壹百壹十七首·苦澀菖蒲茶》
7、饞吻偏憐粽栗香,新衣不管囊萸臭。——範成大《病中不復問節序,四遇重陽,既不能登高,又》
8、強取酒卮池翠柏,懶開粽葉覓楊梅。——司馬光《和子淵除夜》
9、九子粽香仙醴熟,***瞻宸極祝千春。——晏殊《端午詞·內廷·披風別殿地無塵》
10、壹壹雕盤分楚粽,重重團扇畫秦娥。——晏殊《端午詞·內廷·壹壹雕盤分楚粽》
11、粽剝雪膚明席上,酒傾玉骨映杯中。——孔武仲《銅陵縣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季毅》
12、盤鬥九子粽,甌擎五雲漿。 ——溫庭筠《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樓臺池沼雅為勝絕荒涼…成四十韻》
13、采絲纏粽動嘉辰,浴殿風生畫扇輪。——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帝閣·采絲纏粽動嘉辰》
14、別來三剝粽,憶著四頒衣。——項安世《重五聽談昨夢》
15、水風吹殿送微涼,竹葉金盤粽子香。——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太上皇後閣·水風吹殿送微涼》
16、茭粽葉包蒸米飯,野山茶點石菖蒲。——釋紹曇《偈頌壹百零二首·紫芝峰下》
端午粽子的詩句31、《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2、《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3、《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4、《五日·選壹》
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5、《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6、《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8、《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9、《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10、《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