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 ?魂

文 ?魂

? 文? 魂 (散文)

趙元龍

我常常漫步於趙樹理公園的林蔭大道,不僅因為住所毗鄰趙樹理公園,更主要的是文學館前的壹塊大石塊上刻寫的“文魂”二字,往往讓我佇立良久,凝神深思:斯館、斯園,文魂何在?

洞靈流杯

樹有根,水有源。

趙樹理公園前身是流杯亭公園,因趙樹理文學館位於其間而得此名。流杯亭原址在裴圪塔村東南的流杯寺,從吳王山流出的壹股“洞靈泉”因古寺而更名“流杯泉”。流杯寺舊有的“曲水流觴”是晉城古八景之壹,前人題詩雲:

“怪石奇巖入洞幽,石渠曲曲引清流。 ? 香凝玉湫玻璃滑,花撲金卮沆瀣浮。 詩與興俱何用稿,酒隨人轉不須鬮。 醉來自有風雨趣,卻憶蘭亭在越州。”

昔日的流杯寺早已成為廢墟,彎彎曲水也已無蹤無影,“曲水流觴”則成為流傳在民間的千古佳話。如今在公園南角,在壹排排竹子林和松柏樹的遮陰蔽日中,突兀起壹座氣勢不凡、古色古香的流杯亭。廊柱上的楹聯讓遺憾中的遊人有了幾分安慰:“曲水無蹤詩酒但邀明月 ,危亭有幸林花***醉清風 ”。身處此情此景,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遙想到當年“曲水流觴”的動人情景......

從流杯寺東巖下的石洞內有壹股清澈的泉水潺潺流出,穿行於亭榭回廊間的彎彎水渠,文朋詩友沿水渠而坐,置杯於水上,杯隨水流,停於誰身旁,誰就小酌淺飲,吟詩唱賦,倘若再輔以絲竹音樂,徐徐微風,何不乘此雅興,喝它個壹醉方休?

“曲水流觴”是文朋詩友吟詩唱賦的壹種遊戲活動,但我卻從這壹儒風雅俗中窺覓到晉城“文魂”的點點軌跡......

有史以來,澤州就是人文薈萃之地。從宋朝中期到清末,人文熙治,科第相望,更有“河東人物氣勁豪,澤州學者如牛毛”之美譽,有如星河燦爛的文人墨客中,不少人雖詩文名世、功高卓著,卻以經世濟民為己任,清廉自守,壹身正氣:北宋時期的程顥以“興起斯文”為己任,大力勸學、辦學,教化百姓,啟迪民智。金代“七狀元”中的著名詩人、散文家、教育家李俊民拒絕皇上的“三召兩詔”,堅持為民興辦教育,其堅貞氣節受到忽必烈的敬重;郝天庭才學出眾,卻淡泊功名,以教書育人為樂;其孫子、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郝經反對“華夷之辨”,推崇四海壹家,推崇理學,被稱為“南國蘇武”;明朝末年,太監魏忠賢專橫弄權,打擊正直人士,晉城籍東林名仕張盛言、張光前、孫居相、孫鼎相、楊新期、王允成、翟學成、張道浚等人,諤諤敢言,忠藎壹氣,沐冷風熱血,洗滌乾坤,被譽為太行山靈氣澆鑄的鐵骨男兒......

? 這就是正義之士特有的“靈魂”,是壹個詩人、作家、教育家內心深處激發而來的“文魂”。《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雲:“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正因為有了數以千計有著華夏魂魄的文人詩友,在閑情逸致中提高了古代晉城的文化品位;也正因為有了這些舍身取義的仁人誌士,沁河丹河滋養的澤州古城也才更加充滿韻味。

如今,來此遊園的遊客,身處昔日禪林聖地,“曲水流觴猶念盞杯詩味,靈泉化墨更聞滿園書香”,他們乘此雅興,或吟詩唱賦,或咀嚼品文,或誦讀經書,或明辨事理,引坦然雅興,發淡漠感慨。家國情懷,初心使命,經文治教化即牽掛於心。

“洞靈流杯”,晉城文魂之源!

古寺百聯

? 與趙樹理文學館遙呼相對的是公園西南壹角的流杯古寺。在趙樹理公園,倘若不到“流杯寺”,定會遺憾終身。

? 古寺外,鮮艷的牡丹、玫瑰、海棠和紫薇花爭相開放;寺院內,雕梁畫棟的殿宇,精雕細刻的廊柱,處處散發著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同所有廟宇壹樣,寺內外廊柱上鐫刻有各種字體的楹聯,尤其是大門上的楹聯吸引了我的眼球:“常吟蘭亭流杯韻,總懷靈洞滴谷情。”橫楣“流杯古寺”。這是由晉城市古建研究專家裴池善用篆體書寫的楹聯(鐘鼎文),布局不馳不急,整齊遒麗,更讓人覺得古樸厚重。 ?

? 流杯寺山門西側,“中國百聯第壹碑”七個大字赫然入目。百聯碑采用“嵩山石”石材,基座正面雕有“梅、蘭、竹、菊”圖案,背面刻就“四季花卉”,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兩側刻著的“出水芙蓉”襯托出楹聯的清香和漢字的風韻。碑帽鬥拱齊整,飛檐翹楚,恰如行雲流水,氣勢恢宏翩然。整體建築渾然氣派、古樸典雅,與流杯古寺相得益彰,成為壹道靚麗奪目的風景。

? “中國百聯第壹碑”均用隸體刻寫,字體瘦勁挺拔,整齊均勻。碑石兩邊楹聯是“書出八旬翁世上鮮見,碑載百聯文天下無雙。”據說,書碑者是82歲的民間老藝人蘇瑞明,著實令人驚嘆。

? 百聯內容大部以流杯寺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入題,或追憶歷史,或借景抒情,或告誡世人,或祝福未來,立意高遠,氣勢恢宏,字字句句蘊含著精粹的儒家經典,傳承著雋永與優美的中華楹聯文化:

? 內容之壹、從古寺傳說著筆,追憶晉城古代文化史。如:“流杯泛觴,洞靈引曲梵音繞;滴谷鳴鳳,佛法盈臺睿智升。”“流杯軼事曲觴若蘭亭雅韻、滴谷傳聞鴿影如寺塔常留”......

流杯寺的前身原本叫滴谷寺。滴谷寺又有“滴谷濟困”之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寺內有壹個石頭鴿子,石鴿的嘴裏常年往外滴谷子,足夠寺僧日常食用。後來有好事的小和尚壹時犯起貪婪之心,他想,如果把石鴿子的嘴再鑿大壹些,不就可以滴出更多谷子,以救濟寺外困頓之饑民嗎?誰料如此壹來,初衷雖善,石鴿子卻變活飛走了!但是,滴谷軼事、善意之舉,“若蘭亭雅韻 ”,世代相傳,馨香永在。

? 內容之二、從古寺景色著筆,抒發作者喜悅心情。如:“紅葉黃花淺飲唱賦杯增色、靈泉曲水對酒吟詩流漫香。” “滴谷不竭金杯泛觴流古寺,梵音無止凈地生煙上青天。”從古寺的過去寫到古寺今天,壹幅香火裊裊、靈妙傳奇的圖景,以及富有詩情畫意的人文環境躍然筆端,不僅頌古吟今,而且飽含著對晉城美好未來的良好祝願。

? 內容之三、從儒佛聖地著筆,告誡人們積德行善,濟世於人。如:“滴露宛如仙露湧,滋潤人間存史話;谷源堪作善源朝,感懷厚德勵鴻儒。”“入山門,踏凈土,瞻聖殿,舉足不忘善事;談經道,弘佛法,拜勃陀,誠心便為好人。”

佛門傳經,為的是“積德行善”“濟世度人”,古寺論道,勸導世人多行善舉,多積功德。對於今天的我們,仍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

內容之四、從神話傳說著筆,期盼蒼生康寧、世界和平。如“曲水流觴吟詩作賦祈願蒼生康寧;洞靈泉幽揮毫潑墨***鑄世界和平。”“佛門聖地,磕頭靜悟千秋禪、神殿靈天,拱手祈安萬代心。”立意高遠,情真意切,期盼世界和平,人民康寧。

? “地以文章爭氣勢,走於樵牧混英雄。”精辟的楹聯,配以書法家精湛瀟灑的書法,鐫刻於“中國百聯第壹碑”上,成為晉城浩瀚的古文明、源遠流長的寺廟文化中的點睛之筆,為古寺增加了氣勢,強化了韻昧,增添了人文內涵,鑄就了深邃厚重的文魂。

? 古寺百聯,晉城文魂之基!

? 樹理流芳

趙樹理文學館是我國國內唯壹為現代文學大師趙樹理所建的紀念館,也是整個公園的核心。從整體看,這座現代建築,體現了晉東南民居的風格,典雅莊重,聚氣凝神,蘊藏了豐厚的文化內涵,成為晉城走向全國的壹張文化名片。?

文學館的正門門楣上,由新中國首任文化部長茅盾先生題寫的“趙樹理文學館”六個大字剛勁有力,格外醒目。享譽三晉的書法家、曾任晉城市長的李才旺先生用行書撰寫的楹聯,言簡意賅地贊美趙樹理精神:“趙樹理鐵筆聖手萬象樓穎出才雋,文曲星盛年華章十裏店隕落霜秋。”從《萬象樓》到《十裏店》,從反對封建迷信到反映幹部的官僚化,從文學才俊脫穎而出到輝煌人生陷入坎坷,壹副楹聯訴說著趙樹理大師的傳奇人生。

? 在兩邊掛有“晉城市作家協會、書法家協會、音樂舞蹈家協會、民間藝術家協會”等12塊牌子中間,由市文聯主席賈大壹先生用草體書寫的楹聯讓我豁然開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不正是“文魂”的具體表現嗎?這首詩句原為明代人楊繼盛所作,革命先驅者李大釗曾用來表達他救國救民的誌向。趙樹理先生就是這樣壹位有才華、有情懷、敢於擔當的仁人誌士。

? 文學館大院中間塑立著趙樹理先生雕像。他身邊放著剛從鄉下回來取下的草帽兒,左手攜著旱煙鍋兒,微低著頭在凝神思考,表情寧靜謙和,壹雙洞察人間愛憎與冷暖、對世事極度關心的眼睛炯炯有神。

趙樹理先生是“山藥蛋派”開山祖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大師級人物。解放初期,面對形形色色的落後、愚昧的舊文化、舊風俗,他排除歐化思潮的重重幹擾,始終以清醒冷靜的頭腦,以質樸、真誠、執著的品德,深入農村,貼近農民,實事求是地描寫農村生活,揭示農村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創作出許多群眾喜歡的通俗小說和文藝作品,正如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柏扶梳飽蘸筆墨贊頌趙樹理的楹聯:“持長松氣節言立金聲玉振、領壹代風騷文成碧海霞光”,趙樹理那堅強不屈的革命氣節,“獨領風騷”的創作成就,始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趙樹理文學館內,大量的史料和實物詳細介紹了趙樹理生平和問世作品。公園內還開辟有“山藥蛋廣場”,安裝了“石磨”“石碾”“轆轤水井”“抽水車”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普遍使用的加工工具。趙樹理那膾炙人口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就產生於他與農民壹起從事的農事農活中。半個世紀過去了,故事中壹個個鮮活的人物,壹幕幕生動的場景,卻始終縈繞在人們的腦海裏......

? 在綠樹掩映的“山藥蛋廣場”,小二黑與小芹兩手相牽,翩翩起舞;三仙姑、二諸葛分別在“石碾”“石磨”旁,壹邊吆喝牲口,壹邊笑著拉家常,幽默詼諧的調侃,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圍觀。李有才則在轆轤井上壹邊提水,壹邊有板有眼地說唱他新編的快板書......

? 壹扇農家的柴門被推開,褲管上沾滿露水的趙樹理從外面走回來,臉上顯露出無盡的疲憊與憂思......

? 建國七十年來,趙樹理那樸素、凝煉、通俗易懂的語言,實事求是的創作文風,深刻地影響和感染了壹代代年輕的文藝工作者。尤其是晉城建市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了許多雅俗***賞的文藝作品:上黨梆子劇院精心創排的愛國主義革命紅色題材現代戲《太行娘親》榮獲中國“文華大獎”,成功探索出地方小劇種走向全國的“晉城樣本”。 國內首部大型古堡實景劇《古堡!古堡!》被譽為國家優質旅遊節目品牌,壹大批文學作品和戲劇、書畫、攝影精品令國人矚目,深刻展現了“千裏太行第壹城”晉城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深邃的文化之魂。這壹切成就的取得,來源於趙樹理大師為民創作的精神和品德。趙樹理文學館無疑是華夏大地上壹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 樹理流芳,晉城文魂之光!

?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趙樹理公園,作為與晉城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娛樂休閑於壹體的場所,無時無刻不在像雨露陽光壹樣,用厚重深邃的華夏傳統文化鑄造著中華民族的靈魂。從古色古香的流杯寺,到具有特色的趙樹理文學館;從泓儒道法,到現代文學藝術,公園裏的壹樹壹木,壹花壹草,處處流淌著傳統民族文化的血脈。我相信,經過數年的“文治教化”,人民的文明與文化程度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壹個新興而有魅力的城市——晉城,也將會催生壹大批“鴻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