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汴河曲原文_翻譯及賞析

汴河曲原文_翻譯及賞析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唐代·李益《汴河曲》 汴河曲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寫景 , 懷古傷今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汴水碧波,悠悠東流,望中壹片無邊春色。春色常在,但當年豪華的隋宮則已經荒廢頹敗,只留下斷井殘垣供人憑吊了。

行人啊千萬別望向長堤上的美景,那隨風飄蕩、漫天飛舞的楊花,仿佛正是隋代豪華消逝的壹種象征,讓人惆悵。

賞析

這是壹首懷古詩。懷古詩多從眼前歷史遺跡起興,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寫歷史滄桑感之中寄寓某種現實感慨。該篇即為典型的詩例。題內“汴河”,指隋煬帝開鑿的通濟渠。當年隋煬帝為了遊覽江都,前後動員了百余萬民工鑿通濟渠,沿岸堤上種植柳樹,世稱隋堤。還在汴水之濱建造了豪華的行宮。這條汴河,是隋煬帝窮奢極欲、耗盡民膏,最終自取滅亡的歷史見證。詩人的吊古傷今之情,歷史滄桑之感,就是從眼前這條耗盡民膏,成為亡隋歷史見證的汴河發興的。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詩人在開篇寫因汴河水引發的詩人對歷史的回憶。汴水碧波蕩漾,緩緩東流,堤岸上春柳隨著清風飄蕩,顯出無限柔情,兩岸都籠罩在壹片段預告紅柳綠之中,到處都是壹片春光無限。詩人寫春,但沒有具體描繪春的景象。但是詩人巧妙加上了“無限”二字,便使春意變得具體形象起來。汴水悠悠東流的形象,本來就容易引發對悠悠時間之流的聯想,綴以“無限春”,更使這條流貫無數春秋的汴水,帶上某種象征色彩,而且喚起汴水兩岸春色無限的聯想。接著詩人聯想到“隋家宮闕”,象征著隋代腐朽統治和豪奢生活的隋煬帝華麗的行宮,現已荒廢頹敗,只剩下斷井頹垣供人憑吊了。“已成塵”,用誇張的手法極言昔日華麗消失殆盡。詩句以汴水長流與隋宮化塵作鮮明對照,兩相比照,正見出自然永恒、人世滄桑、豪華如煙、歷史無情,世事滄桑變遷之意油然而生。隱含在這種歷史滄桑感中的深層意蘊,則正如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所說:“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壹曲《 *** 花》。”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末兩句繼續寫汴河岸邊典型的景物,轉從隋堤楊柳抒發感慨。柳絮隨風飄揚,飄飛如雪,原是駘蕩春光的標誌,這該是讓人心情舒暢的春色。但眼前這汴堤楊柳,卻聯結著隋代的興亡,歷史的滄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嘆。這些春色如今見證著歷史,而當年隋煬帝沿堤栽種柳樹,本是他南遊奢華之舉動的壹個點綴而已,到頭來它卻成了荒淫亡國的歷史見證。那隨風飄蕩的楊柳和飄飛的楊花,引起詩人的無限感懷,在懷著歷史滄桑感的詩人眼裏,它們仿佛是隋代豪華消逝的象征(楊花與楊隋構成壹種意念上的關系,容易使人產生由彼及此的聯想)。後人面對這垂柳,不禁生發出繁華易逝、歷史永恒的感慨。不過更使人感懷不已的,或許是這樣的現實:盡管隋鑒不遠,覆轍在前,但當代統治者卻並沒有人從亡隋歷史中汲取教訓。在“風起楊花愁殺人”這種強烈深沈的感傷中,分明隱現著衰頹時世的面影。這也表現出詩人對國事的深切擔憂。

創作背景 李益進士及第之後,於大歷六年(771年)參加制科考試,授官鄭縣主簿,任職三年。此詩即為在這壹時期所寫。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壹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李益

縹緲危樓紫翠間,良辰樂事古難全。感時懷舊獨淒然。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來歲與誰看。——宋代·蘇軾《浣溪沙·菊節》

浣溪沙·菊節

縹緲危樓紫翠間,良辰樂事古難全。感時懷舊獨淒然。

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來歲與誰看。 寫景 , 抒情 , 離別愁緒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水港 壹作:水巷)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唐代·杜荀鶴《送人遊吳》

送人遊吳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水港 壹作:水巷)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送別 , 寫景 , 地名生活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清露墜素輝,明月壹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魏晉·陸機《赴洛道中作》

赴洛道中作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明月壹何朗。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寫景 , 離家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