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要寫壹篇諷刺那種惡心做作又自戀的人,希望大家可以給我介紹些典故

我要寫壹篇諷刺那種惡心做作又自戀的人,希望大家可以給我介紹些典故

成語典故:

葉公好龍

成語

拼音:yè(舊讀sh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漢·劉向《新序·雜事》

用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民眾起來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有什麽兩樣!”

詞性:形容詞,貶義詞。

近義詞: 表裏不壹、言不由衷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

典籍記載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譯文: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過了七天了魯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說:“我聽說妳喜歡人才,因此,冒著風雪塵沙,不敢休息而來拜見妳。 結果過了七天妳都不理我,我覺得妳所謂的喜歡人才倒是跟葉公喜歡龍差不多。據說以前葉公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 酒杯上刻著龍,房檐屋棟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壹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 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現在我聽說妳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裏跑來拜見妳,結果過了七天妳都不理我,原來妳不是喜歡人才 ,妳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罷了。詩經早說過:‘心中所藏,什麽時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離開了!”後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壹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

評點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後,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壹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漢英對照

葉公好龍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春秋楚國沈諸梁,自稱“葉公”。據說,這位葉公愛龍成癖,家裏的梁、柱、門、窗上都雕著龍,墻上也畫著龍。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BC), there lived in Chu a person named Shen Zhuliang, who addressed himself as "Lord Ye". It's said that this Lord Ye was very fond of dragons. The walls had dragons painted on them. The beams and pillars and the doors and the windows were all carved with them.

就這樣,葉公愛好龍的名聲,被人們傳揚開了。天上的真龍,聽說人間有這麽壹位葉公,對它如此喜愛,很受感動,決定去葉公家對他表示謝意。

As a result, his love for dragons was spread out. When the real dragon in heaven heard of this Lord Ye, he was deeply moved. He decided to visit Lord Ye to thank him.

人們也許會想葉公看見真龍時會有多高興。實際上,當葉公看見那條龍時,頓時嚇得魂飛魄散,趕緊逃走。

You might think Lord Ye would have been very happy to see a real dragon. But, in fact, at the sight of the creature, he was scared out of his wits and ran away as fast as he could.

從此,人們明白了葉公愛好的其實並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東西而已。

From then on, people knew that Lord Ye only loved pictures or carvings which look like dragons, not the real thing.

註釋:

子張——孔子的學生,姓顓孫,名叫師,春秋時陳國人。子張是他的外號。

魯哀公——春秋時代魯國的國君,姓姬,名叫蔣。

士——封建社會裏,對知識分子的泛稱。

舍——音社,古代計算路程的單位,壹舍等於三十裏。

趼——音儉,同“繭”字,就是腳底上長出的硬皮,俗稱老繭。

寫——這裏是用刀、筆刻畫的意思。

窺——音虧窺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戶。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詩——就是《詩經》,我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三百零五篇,多數是民歌。這裏所引的詩句,見《詩經》“小雅”的部分的《濕桑》篇。

敢——語助詞,冒昧、對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開頭。

新序——我國壹部古書的名稱,是西漢著名經學家、散文家劉向編輯的。書中記述了許多的古代歷史的故事。

評點: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夜郎自大

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壹州主,不知漢廣大。

現代文詳解: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壹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壹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裏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有擡起頭來,望了望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有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壹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壹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壹聽嚇了壹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壹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這只能說明因為來往不方便,不知道其他的地區,所以滇王和夜郎王都以為自己的國家最大,卻不知道漢朝有多麽的遼廣。

司馬遷在這個故事裏敘述了夜郎國和漢朝的壹個外交事件,其實當時夜郎王和顛王都只是因為沒有信息的樸素的發問。就象壹個農民,第壹次進成裏,然後問,城裏糧食產量高還是我們鄉下產量高啊?這樣的問題雖然有點可笑,但決沒有自大的成分。

後世漢學“夜郎自大”之謂,實系狂妄的大國沙文主義。

成語“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其含金量不可評估。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擴大視野,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

螳臂當車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人間世》。

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hé),被衛國靈公請去當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師。顏闔聽說蒯瞆是個有兇德的人,到衛國後,就先去拜訪衛國賢者蘧(qú)伯玉,請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說,您先來問情況是對的,有好處,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難達到目的的。並進壹步說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勝任的,而是確實認為自己的這種舉動是好的,是有益的。顏闔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當車壹樣,您要戒備啊!慎重呀!

意思:螳螂舉起前腿想擋住前進的車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必然招致失敗。

用法:譏人不自量力可用此語。

例句:那些技術落伍、管理落後的企業,要以目前的實力,去和跨國大企業競爭,簡直是螳臂當車。

“螳臂當車”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又名“螳臂擋車”。

以卵擊石 ( yǐ luǎn jī shí )

解 釋 卵:蛋。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出 處《荀子·議兵》:“經桀作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繞沸。”

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以卵投石、不自量力

典 故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 不可毀也。

有壹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齊國。途中遇見壹個叫“曰”的人, 對墨子說:“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邊殺黑龍,妳的皮肢很 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說:“我不相信妳的話!” 說完,他繼續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來了,因為北邊的淄水泛濫,無法渡過河去; 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對墨子說:“怎麽樣?我說妳不能往北走 嘛!遇到麻煩了吧?” 墨子微微壹笑,說:“淄水泛濫,南北兩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膚黑的,也有皮膚白的,怎麽都過不去呀?”“曰”聽後支吾著說不出話來。墨子又說:“假如天帝在東方殺了 青龍,在南方殺了赤龍,在西方殺了白龍,再在中央殺了黃龍,豈不是讓天下的人都動彈不得了嗎?所以,妳的謊言是抵擋不過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雞蛋去碰石頭,把普天下的雞蛋全碰光了,石頭還是毀壞不了。”

“曰”聽了羞傀地走了。 出處《墨子·貴義》

自不量力 ( zì bù liàng lì )

解 釋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僥幸名列上等,並非真才實學,何敢~,妄自談文。(《鏡花緣》第八十七回)

近義詞 蚍蜉憾樹、螳臂當車、以卵擊石

反義詞 量力而行、力所能及、自知之明

英 文 over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one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