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惠崇春江晚景詩

惠崇春江晚景詩

原著

惠崇春江夜景

(宋)蘇軾

竹外有三兩桃花,

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lóu hāo)滿地都是短短的蘆芽。

正是河豚想上的時候。[1]

給…作註解

惠崇:北宋著名僧人,擅長詩畫。春江晚景是他畫的,有兩幅畫,壹幅是鴨戲,壹幅是飛鵝。還有兩首蘇軾的題畫詩,這首是題鴨戲的詩。藜蒿:壹種生長在低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開淺黃色花朵,莖高四或五英尺。剛出生時嫩脆可食。(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魚類的壹種,學名“曲”。它的肉很好吃,但是它的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中國沿海及部分內陸河流。每年春天逆水而行,在淡水中產卵。上:指魚逆水而行。[2]

翻譯

竹林外兩三朵桃花開,水裏遊著鴨子。他們最先註意到早春河水變暖。沙灘上已經長滿了藜蒿,蘆筍也開始發芽了,這是河豚從海上歸來,會對著河水產卵的季節。竹外有三兩桃花。這是壹道溫暖的風景:隔著稀疏的竹林望去,幾朵桃花在搖曳。桃花和竹子形成對比,紅紅綠綠的,春天特別迷人。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壹句話,卻透露了很多信息。首先說明竹林稀疏。如果天晴,就看不到桃花了。其次,顯示季節,指出“早”字。倒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盛開的時候,但是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顯露出來了。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春水裏,鴨子在嬉戲;河流正在變暖的信息,他們首先察覺到了。壹只鴨子懂得水暖,光靠繪畫是體現不出來的,詩歌是表達出來的。其實是不是鴨先知水暖?水族館裏的壹切都以冷暖著稱。詩人這樣寫是為了配合畫上的景色,實際上是表達了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贊美。唐朝有句詩“壹鳥在花叢中認路,是先知”,和這句話差不多。這首詩很有哲理,現在我們在指壹個新的情況或消息被提前知道的時候經常引用。藜蒿短芽滿地,春天萬物新。河邊,茂盛的蘆蒿鋪滿了地面,蘆葦也抽出了短芽。這七個字不是壹般的對景物的吟誦,而是詩人通過細致的觀察,對這兩種植物情態的準確描寫,沒有壹句是閑的。阿清詩人王士禛在《楊宇詩話》中稱贊這首詩說:“坡的詩……不僅優美,而且像梅的詩‘春芽在春,春岸花飛’,沒有任何詞句。”正是河豚要上的時候,宋代詩人梅這樣描述這壹幕:“河豚當令,魚蝦不可勝數。”這首詩的前三句描述了惠崇畫中的風景,最後壹句是即興創作的聯想。作者通過這種方式使整個畫面更加完美,給人以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即將降臨人間的喜悅。作者不僅參與到畫中,還走出畫外,把畫中不合理的東西都表現出來。如果全詩四句都是簡單的景物描寫,形式就比較平淡了。最後壹句的處理不僅使全詩生動活潑,而且極大地豐富了詩畫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