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逢入京使的原文及解釋

逢入京使的原文及解釋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全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思鄉之情,詩文語言樸實,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之情於渴望功名之情,壹親情壹豪情,交織相深,感人至深。

逢入京使①

唐 岑參

故園②東望路漫漫③, 雙袖龍鐘④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⑤君傳語⑥報平安。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園。

③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④龍鐘:形容流淚的樣子,這裏是沾濕的意思。

⑤憑:憑借,依靠。

⑥傳語:捎口信。

詩詞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裏,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妳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創作背景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壹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這年岑參第壹次從軍西征,西出陽關,奔赴安西。岑參的從軍,思想上有兩根精神支柱:壹個支柱是建功邊陲的理想在鼓舞著他,他曾自言:“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正英雄壹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另壹個支柱是,他認為從軍出塞.是為了報效祖國,赴國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萬裏奉王事,壹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於這兩點,所以他的邊塞詩多數是昂揚樂觀的,表現出唐軍高昂的士氣和震撼大地的聲威。但當壹個戰士踏上征途之後,他們不可能沒有思鄉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適《燕歌行》雲:“鐵衣遠戌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岑參的《逢入京使》所表現的就是對故園和家人的思念,這是真摯健康的感情,雖然調子不怎麽高昂。但不能認為是消極的、悲觀的,盡管他流下了思鄉之淚。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壹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壹情景。

詩詞鑒賞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麽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壹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妳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壹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壹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如同隨口而出,特別是後兩句寫馬上相逢的情景,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鏡頭集中清晰,如影視特寫壹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裏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壹特色。鐘惺評此詩:"只是真。"譚元春曰:"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後人蹈襲不得。所以可久"(《唐詩歸》卷十三)。沈得潛曰:"人人胸臆中語,卻成絕唱"(《唐詩別裁集》卷十九)。

岑參(715-770),荊州江陵人(現湖北江陵),早歲孤貧,博覽經史。岑參為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世稱“高岑”。其詩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麗,尤長於七言古詩。

岑參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以後曾北遊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六年。他的詩說:“萬裏奉王事,壹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並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誌的。他回朝後,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後轉起居舍人等官職,大歷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壹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嶽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裏,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裏,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裏有了進壹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主要風格。

岑參的詩歌,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其基本特征,這和高適是壹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寫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而缺乏高適詩中那種對士卒的同情。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出身和早年經歷和高適不同。

岑參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邊塞詩顯出奇情異采的藝術魅力。他的詩,形式相當豐富多樣,但最擅長七言歌行。有時兩句壹轉,有時三句、四句壹轉,不斷奔騰跳躍,處處形象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