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鳳雕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裏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
晏幾道把悲秋、登高、懷人等等傳統的題材和寫法統統拋卻,壹反常情,說柳葉落實愁眉淡了,黃花開是笑靨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華享樂氣氛。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的這首《秋詞》,另辟蹊徑,壹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
踏莎行
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辛稼軒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更廣泛的社會意義,他是為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悲秋,他所抒寫的是對當時整個政治軍事形勢的憂慮。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謝新恩
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李煜詞多有以情見景的寫法,但這首詞他用的卻是以景見情的方式。
整首詞大部分都是在寫景,壹幅晚秋的悲涼氣氛便籠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長相似”的哀嘆和感慨。
蝶戀花
蘇軾
昨夜秋風來萬裏。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壹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此詞寫的是壹個“愁”字。為何而愁?乍看是秋風冷月觸動了離人的鄉愁。
原來激發詞客鄉愁的,並非秋風明月,而是思妻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