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
作者:辛棄疾
秋江送別,集古句。
登山臨水送將歸。
悲莫悲兮生別離。
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飛。
註釋:
1、不僅有《踏莎行》(進退存亡)集經句體,亦有此集詩句體,足見辛詞體式多姿。首寫秋江送別場景,用賦法。次寫別後思念,融情入景,幽怨淒婉。
2、登山句:《楚辭九辯》: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3、悲莫句:《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4、不用句: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
5、昔人非:蘇軾《陌上花》: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6、惟有句:李嶠《汾陰行》: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賞析:
在我國古代文學的百花園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詩詞。它們雖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作者給予了新的意境,使人讀來熟悉而又陌生,自有壹番情趣。
從現有文學史料看,我國最早的集句詩,始於晉代傅鹹的《毛詩詩》,它是集《詩經》句子而成。後繼者不乏其人。著名的如宋代王安石,晚年做了許多集句詩,有達百韻者。文天祥以集杜詩著稱,達二百首。
集句詞始於王安石。而後蘇軾有《南鄉子。集句》三首,且標出所集詩句的原作者。由於詞是長短句,詩多五言七言的整齊句式,因此,集句詞的數量就遠不如集句詩多。辛棄疾的這首《憶王孫》在辛詞中也是僅有的。從其內容看,大致也創作於他閑居江西上饒之時。
本詞首句登山臨水送將歸,出於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辛棄疾用它點出送別之意。自從宋玉寫了《九辯》之後,悲傷的感情與蕭瑟的秋景似乎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抒寫悲秋的感情,也成為歷代文人的壹大傳統。如歐陽修的《秋聲賦》。
辛詞既用《九辯》成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悲傷,也就不言而喻了。登山臨水,也有跋山涉水依依惜別之情。悲莫悲兮生別離,見於屈原《九歌。少司命》,它的下句是樂莫樂兮新相知。從本句可以推知,辛棄疾所送別的是剛剛結識的知心朋友,因此悲莫悲兮,格外悲傷。中國文學史上屈宋並稱,辛棄疾將宋玉和屈原的詞句組合壹起,不僅意思連貫,而且使人讀起來分外有味,可以說集得巧。
不用登臨怨落暉,這是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中的句子,這壹聯為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這裏登臨二字與登山臨水相呼應。落日斜暉,暮色降臨,朋友相聚,興猶未盡,不覺又到了分手時刻;登臨送別,能不使人分外傷感嗎?為此,人們常常怨恨落暉無情。另壹方面,日出日落,青山綠水,本是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又有什麽值得讓人怨恨呢?這句意似排遣,實為深沈的離別之恨。
昔人非壹句,來自蘇軾《陌上花》江山猶是昔人非的詩句。限於格律,用昔人非三字概括全句意思。江山猶是與不用怨落暉緊緊相承。昔人非壹句寓意深刻,其中有多少世事更替、人情變幻!結句惟有年年秋雁飛,出自李嶠《汾陰行》。《汾陰行》以漢武帝汾陰祭後土祠的盛況反襯眼前所見的淒涼。昔時青樓對歌舞,今日黃埃聚荊棘。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可見,辛棄疾由送別寫起,逐步擴大到人生感慨和當時朝政的失望之情。南宋偏安壹隅,不思恢復北方淪陷的領土,故主張堅決抗金的辛棄疾,借此表示痛心之情。
這首詞雖是集古句而成的,但寫得如此深沈,並且轉接自如,表現出辛棄疾不愧為南宋壹代傑出詞人。
李重元 憶王孫·春詞《憶王孫春詞》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
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
雨打梨花深閉門。
註釋:
1、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樣子。
2、王孫:這裏指遊子,行人。
3、杜宇:即杜鵑鳥,鳴聲淒厲,好象在勸說行人不如歸去。
翻譯:
茂密的青草可使我想起久客不歸的王孫。
楊柳樹外樓閣高聳,她終日徒勞地佇望傷神。
杜鵑烏兒壹聲聲啼叫,
悲淒的聲音令人不忍聽聞。
眼看又到了黃昏,
暮雨打得梨花淩落,深深閉緊閨門。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壹個古老的主題:春愁閨怨。主要是寫景,通過寫景傳達出壹種傷春懷人的意緒,那壹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過景色的轉換而逐步加深的。開頭展示的是壹種開闊的傷心碧色:粘天芳草,千裏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飏到天盡頭了。柳外句點明思婦身居高樓之地,神馳柳外之遙,壹個空字點染出思婦極度勞神遠望而不見王孫歸返的失落和她孤獨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虛。杜宇句借杜鵑啼叫,以聲傳情。雨打句承杜宇,黃昏而下,寫思婦怕聞杜鵑悲啼,怕見黃昏暮景,遂逼出深閉門的特定行為:藏於深閨,將杜鵑悲啼、黃昏暮景關在門外,正見其相思淒楚之難堪。讀這首詞,應當是回味大於思索,聯想重於分析,這樣可以得到比幾句詞的字面意義更多的東西。
辛棄疾 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
作者:辛棄疾
少年痛飲,
憶向吳江醒。
明月團團高樹影,
十裏水沈煙冷。
大都壹點宮黃,
人間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風露,
染教世界都香。
賞析:
這是辛棄疾閑居上饒時與他的朋友余叔良的壹首唱和之詞。余叔良其人情況不詳。這首詞題曰:憶吳江賞木樨。木樨,亦作木犀,桂花別名。辛棄疾詠桂花的詞不少,如上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即是。
但這首詞寫得別有情趣,它不專門扣住桂花題材,而是能離開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經歷結合來寫,意境更為開闊,感情更加親切。
本詞上片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明月團團高樹影,十裏水沈煙冷四句,作者從自己的遊蹤引入桂花。少年時有個秋夜,在吳江痛飲醒來,看見壹輪明月,中間映著團團的桂樹影子;江邊桂樹,十裏花香,飄散在煙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氣:天上人間,都籠罩在桂香桂影之中。吳江即吳松江,在今蘇州南部,西接太湖。辛棄疾年輕時遊過吳江,所以他對此地頗為懷念。大概吳江兩岸,當時桂花頗盛,所以他詠桂花便想起吳江之遊。明月團團高樹影,十裏水沈煙冷兩句,這裏用團團來寫桂樹,水沈,香名,這裏用指桂花馨香。詞人借自己壹次客中酒醒後看桂影、聞桂香的經歷來寫桂花,情調豪放,生動自然。
下片大都壹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數語,由寫作者自己的經歷,轉到桂花本身。宮黃,指古代宮女以黃粉塗額,是壹種淡妝,這裏是指桂花。桂花體積小,宛如淡施宮黃,可是開在人間,竟然這樣芳香。花小、色黃、香濃,正是桂花特征。這幾句把桂花特征都寫到,但著重寫它的香味,抓住重點,與上片相呼應。
這首詞意境優美,寫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聯想自然,用詞簡練,不愧為詞中佳品。
杜甫 哀王孫《哀王孫》
作者:杜甫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
腰下寶?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於。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註釋:
1、延秋門:唐宮苑西門;出此門,即由便橋渡渭水,自鹹陽大道往馬嵬。
2、九馬兩句:指玄宗快馬打鞭,急於出奔,丟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祿山在洛陽稱帝;
4、龍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兩句:指哥舒翰守潼關的河隴、朔方軍二十萬,為安祿山大敗事。
6、聖德句:後漢光武帝時,匈奴兩分為南北,南單於(南匈奴王)遣使稱臣。這裏指肅宗即位後,回紇曾遣使結好,願助唐平亂。
7、花門:花門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肅)北三百裏,是回紇騎兵駐地,故借以指回紇。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誠哀痛。
9、慎勿句:錢謙益雲:當時降賊之臣必有為賊耳目,搜捕皇孫妃主以獻奉者。所以這裏這樣說。狙:獼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會暗中偵視。
10、五陵:長安有漢五陵,即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獻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橋陵,施鴻保《讀杜詩說》,以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漢為比,亦非惜用字面。
11、佳氣:指陵墓間郁郁蔥蔥之氣,原是舊時堪輿家的風水之說。
12、無時無:意謂隨時都有中興的希望。
譯文:
長安城頭,佇立著壹只白頭烏鴉,
夜暮了,還飛進延秋門上叫哇哇。
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個不停,
嚇得達官們,為避胡人逃離了家。
玄宗出奔,折斷金鞭又累死九馬,
皇親國戚,來不及和他壹同驅駕。
有個少年,腰間佩帶玉塊和珊瑚,
可憐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啞。
千問萬問,總不肯說出自己姓名,
只說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經有壹百多天,逃竄荊棘叢下,
身上無完膚,遍體是裂痕和傷疤。
凡是高帝子孫,大都是鼻梁高直,
龍種與布衣相比,自然來得高雅。
豺狼在城稱帝,龍種卻流落荒野,
王孫呵,妳壹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與妳長時交談,
只能站立片刻,交代妳重要的話。
昨天夜裏,東風吹來陣陣血腥味,
長安東邊,來了很多駱駝和車馬。
北方軍隊,壹貫是交戰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聽說,皇上已把皇位傳太子,
南單於派使拜服,聖德安定天下。
他們個個割面,請求雪恥上前線,
妳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緝拿。
多可憐呵王孫,妳萬萬不要疏忽,
五陵之氣蔥郁,大唐中興有望呀!
賞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關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僅攜貴妃姊妹幾人,其余妃嬪、皇孫、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祿山部將孫孝哲攻陷長安,先後殺戮霍長公主以下百余人。詩中所指王孫,應是大難中的幸存者。
詩先追憶安史禍亂發生前的征兆;接著寫明皇委棄王孫匆促出奔,王孫流落的痛苦;最後密告王孫內外的形勢,叮嚀王孫自珍,等待河山光復。
全詩寫景寫情,皆詩人所目睹耳聞,親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蕩人胸懷,敘事明凈利索,語氣真實親切。寫同情處見其神,寫對話處見其情,寫議論處見其真,寫希望處見其切。杜詩之所以稱詩史者,蓋在於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