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清照詩詞意象

李清照詩詞意象

1李清照詩詞中的酒意象:酒、病酒、淡酒

李清照在她的詞作中寫酒,寫醉,寫樽(酒杯)的詞句甚多。

這些酒意象在詞中,能夠反映那首詞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內涵,《如夢令》中就記載了她壹段難忘的出遊經歷:“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這裏的酒就能反映出當時作者的心情是高興的,群聚出遊,飲酒至醉,蕩舟池塘,這裏的酒意象就可以說是以酒助興。

當然我們常見的酒意象壹般都是在表達愁緒的,正如《鳳凰臺上憶吹簫》中所述:“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壹段新愁。”作者哪裏是未幹病酒,不是悲秋,分明就是酒入愁腸悲秋至傷,醉酒悲秋皆是表面的意象,通過這些意象都能體會到作者此刻的心情是多麽的惆悵。 《聲聲慢》中“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酒真的很“淡”嗎?分析之後,我們發現,在國破夫亡的特殊時期,在氣候寒冷的情況下,本來想通過酒來祛除心中無限的愁苦,卻根本無法驅散她心頭濃重的愁雲。

酒、遊、愁是中國文人的愛物。古代很多詩人詞人們都在詩詞創作中用到了酒,有相近之點,有不同之處。

有助興增樂之酒,如“壹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辭倒”(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中,老朋友們相聚在壹起,鬥酒盡歡,壹醉方休,抒寫了友人相聚開懷暢飲的喜悅情狀,表達了作者豪邁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

有壯誌難酬、曠達瀟灑之酒,如“呼兒將出挾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中,表達了作者人生失意、壯誌難酬的煩憂之情,但沒有萎縮之狀、消沈之態。

有對現實、人生無奈之酒,如“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秦觀《虞美人·碧桃無上栽和露》) 中,寫的是壹位美人站在花前,為春將去而暗自傷心:她憐惜花的寂寞無人賞,便想為花沈醉痛飲,壹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無奈。“酒不醉人人自醉”,對醉酒原因的分析,正是詩歌情感的所在。

2李清照詩詞中的花意象:梅、菊、花開、花落

四君子梅蘭竹菊也是中國文人的愛物,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描寫花的詞作有很多,全篇都在詠花的有六首,其中直接詠梅的詞有三首,為《漁家傲·雪裏已知春信至》、《玉樓春·紅梅》、《滿庭芳·殘梅》;直接詠“菊”的詞有壹首,為《多麗·詠白菊》;直接詠“桂”的詞有二首,為《鷓鴣天·桂》和《山花子·揉破黃金萬點明》。其余提到花的詞句總***有二十壹處,如:晚風庭院落梅初(《浣溪沙》)。

李清照壹生當中寫梅花的詞作很多,幾乎是貫穿於作者壹生詞作的壹種意象,當然作者除了寫梅花外,還寫了許多別的花意象,還有桂花、菊花、梨花、海棠、芍藥等等。其中寫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幾乎全是風韻獨特,脫離世俗的花種,在李清照的筆下,這些花已經不止是簡單的花花草草了,李清照將自己的情感寄托於花形花香花色花神之中,使這些花有了象征意義。

在李清照的詞中梅花就是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君子“梅”是李清照最喜歡歌詠的對象之壹。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的芳香,因此在詞中梅花常常是冰清玉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象征。但在具體的詞中作者表現的感情也不盡壹致。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凈雪玉梅,若玉人浴後添新妝靦腆婀娜亭亭玉立,連造化者都偏向於它灑下月光,而觀賞者更是對梅舉杯,驚呼壹聲“此花不與群花比”,梅花之美由動及靜、躍然於紙上,讓人忽然覺得梅花並非梅花,而是作者的化身,壹句“不與群花比”則昂揚地呼出了她的自信。

還有壹些其他的花意象。“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重陽佳節,本該壹家人團聚之時,而丈夫卻不在身邊,作者只能獨守空房,在黃昏中對著將要枯萎的菊花頻頻舉杯,借以消除思夫之苦、相隔之愁,哪料徹骨西風卷簾襲來,更添壹份淒涼憂郁,使人更比菊瘦。在這時,菊花就是堅貞、堅強、高潔脫俗的象征。

李清照的詞中多用花意象,花開代表著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花落代表著雕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通過學習總結花意象的代表意義,讓學生在詩詞學習中能更快地理解詩詞的感情基調。 以“梅”為例,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中的“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壹句句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尋覓探索的認知過程。 宋代詩人盧梅坡《雪梅》中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壹句則充滿了理趣。宋代詩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壹句抓住了梅花枝幹橫斜、花影疏朗、香氣清幽的特點,再襯以清淺的池水、朦朧昏暗的月色表現出十分優美的境界。 宋代詩人劉克莊《落梅》中的“飄似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壹句生動描繪出落梅雕謝飄零、隨風飄散的淒慘景象,壹語雙意,不僅用“遷客”、“騷人”的遷謫放逐來比喻“落梅”,而且用梅花的高潔品格來贊美“遷客”、“騷人”。對於菊,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壹直受到文人的偏愛。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傳誦千古的佳句,詩人融情、景、理趣於壹體。

3李清照詩詞中的其他意象:簾、孤雁、西風

在中國古代詩詞之中,多是男子漢假托女兒寫閨詞,那只是壹種偽娘式無病呻吟,不得婦女真情特性,自從有了李清照,詩詞情韻大變,作為女性,她更深入、細致、貼切、真實展現了閨詞的風味與個性。

李清照的詞中,簾是閨房與外界的壹個分界點,簾外是世人紛爭之地,簾內是婦女內心獨白、自然舒展之處,所以簾的意象變化是和她的人生變化際遇息息相關的,從少女時代到了少婦時代,這兩個時代的簾多是“簾”多為“卷簾”,“疏簾”,因為這個時期詞人生活美滿幸福,雖然偶爾有壹些小愁緒,但是她這段時間生活和人生是美滿幸福的。 而在丈夫病故,北宋淪陷,孤身南下之後,李清照的詞中再也不曾出現過“卷簾”這個意向,取而代之的是“垂簾”和“重簾”。她的早期作品《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中寫道:“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翠簾低卷”壹個“翠”字,壹個“卷”字,寫出了她的生活是美好而幸福的,詞人心中是帶著情懷的。 到後期的《南歌子》之時,簾的意象內涵已經大相徑庭:“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簾幕垂蔽,而且是覆蓋著整個人間,在淒涼的夜晚獨自躺在床上,何等孤寂、淒涼。從這個簾意象就可以看出同壹個意象在不同時期也可以代表不同的內涵。

詩人吳融寫作的《華清池》“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旋幹。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也用到了簾,也寫到了女性的生活,不過他的簾是用來寫宮女生活與外面世界的對比,外面的百姓不但內心寒冷,而且身體更加寒冷,比宮廷婦女生活多了壹層無奈與痛苦。 雁在李清照詞中出現只有七處,然而有“雁”出現的詩詞,大都是李清照的經典之作,《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作為多情細膩的知識女性,他們夫妻又是聚少離多,“雁”就自然湧入筆端,在這個地方傳遞的是希冀,是想念,是淡淡的離愁別緒,雖然有不能相見的悲涼情緒,但是仍然有滿含甜蜜的守望。 由此可知在古代詩詞當中雁這個意向壹般代表的是孤獨、思鄉、思親、音信這些特征意義,我們還可以在李清照的《聲聲慢》中讀到:“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念家難國殤、孤身寂寞,晚景淒涼之時,恰巧大雁從天空中飛過,悲傷時感覺似曾相識,這時的孤雁,代表的已經遠遠不是閑居深院思夫情切的少婦,心情蒼郁卻不得消解的老婦。可見意象是隨著詞人的內心呈現出不壹樣效果的。當我們理解了雁這個意象時,就能更容易的理解關於寫雁意象的詩歌了。

來看壹看李頎《送魏萬之京》“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這裏也用到了大雁,但是這是有誌向,可以自由來往的大雁,而不同於李清照筆下的孤雁,那是相思,也是離去的大雁,只能獨守空望,虛寄托壹廂情思。 李清照的詞中寫大自然,寫氣候變化的意象很多,每首詞都交代了當時的環境背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氣候類的意象來了解當時作者的觀點態度。 壹般來說,作者寫作的那些意象透出的感情色彩都是跟著作者的內心感情的,如《醉花陰》中所寫“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裏的西風就是落寞、惆悵、衰敗的代表,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多麽的悲涼。還有許多的氣候意象,例如,小雨是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霜就是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自然氣候類意象看似描寫外部環境,細加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所蘊含的內在情感。

通過對李清照詩詞中的意象進行具體分析,以及與其他詩詞中意象的分析比較,能夠對壹些詩歌意象的內涵有基本了解。理解意象與情感密不可分的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容易的學習理解整首詩詞。結合詩歌主旨再來分析詩人為什麽會寫這壹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進而能夠把握好整首詩詞,描繪出意象的作用或者效果。

在鑒賞文學作品時,把握外在形象所訴言外之意,是鑒賞成功的關鍵所在。古詩詞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往往通過寄情於物的方式,采用具體而生動的形象,把復雜而深刻的內心感情投射到客觀的物象上面,從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觀的形象、物象――“象”,相互交融,互相契合,相互滲透到最後達到水乳交融的統壹。意象是滲透著作者情感的關鍵環節,鑒賞詩歌的形象就是撥開意象的神秘外表,見到作品真的感情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