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愛情關於知了的愛情詩句

描寫愛情關於知了的愛情詩句

1. 關於“知了的愛情”的詩句

壹.高樹蟬聲入晚雲,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 二.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三.“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四.“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 五.“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六.“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 七.“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 八.“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 九.“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 十.“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十壹.“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十二.“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

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 十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十四.“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 十五.“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 其中“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出自李商隱的《蟬》 譯文為: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裏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 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壹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職微。 4、梗猶泛:這裏是自傷淪落意。

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作者簡介為: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

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壹,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

2. 關於知了的愛情的詩句

常見的有關蟬的詩句:

《蟬》

唐雍陶

高樹蟬聲入晚雲,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

《蟬 》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駱賓王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王沂孫

壹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淒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3. 描寫“知了”的詩句有哪些

1.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唐代:虞世南《蟬》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2.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唐代:駱賓王《詠蟬 / 在獄詠蟬》

秋天裏寒蟬叫個不停,被囚的人思鄉愁情深。

3.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唐代:李商隱《蟬》

妳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會白費其聲。

4.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 ——宋代: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

傍晚夕陽斜照,微風吹過湖面,蟬鳴不歇。夜晚降臨,顆顆清露點綴在紅蓮之上,煞是可愛。停留片刻後騎馬趕赴即將開始的酒宴。

5.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唐代:毛文錫《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

斜陽落日送走最後壹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裏,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6.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宋代: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裏,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壹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7.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唐代:李商隱《霜月》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壹片。

8.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裏倒比往常更清幽。

9.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唐代:許渾《鹹陽城東樓 / 鹹陽城西樓晚眺》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10.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代: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

4. 關於幾首寫蟬的詩

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壹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

這壹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

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壹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壹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壹,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壹“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

“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壹“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壹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

有了這壹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

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壹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壹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這裏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壹正壹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壹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

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唐詩別裁》)這確是壹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同壹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托,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駱賓王《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禦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後,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壹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

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三、四兩句,壹句說蟬,壹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系在壹起。

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

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壹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的方法,把這份淒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

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後,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

其詩雲:“淒淒重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壹心人,白頭不相離。”(見《西京雜記》)這裏,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壹典故,進壹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壹片忠愛之忱。

“白頭吟”三字於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壹層。十字之中,什麽悲呀愁呀這壹類明點的字眼壹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接下來五六兩句,純用“比”體。兩句中無壹字不在說蟬,也無壹字不在說自己。

“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沈”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蟬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這裏打成壹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詠物詩寫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遙深”。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於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余勁。

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這句詩人自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

然而正如戰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壹個來替詩人雪冤呢?“卿須憐我我憐卿”,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

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壹體了。 這首詩作於患難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於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及物,達到了。

5. 關於知了的詩詞

樊晃 句 巧裁蟬鬢畏風吹,盡作蛾眉恐人妒。

陸暢 句 蟬噪入雲樹,風開無主花。(《崔諫議林亭》)耿湋 句 高樹多涼吹,疏蟬足斷聲。

(見《海錄碎事》)。李世民 賦得弱柳鳴秋蟬 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

微形藏葉裏,亂響出風前。上官儀 入朝洛堤步月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錢起 江行無題壹百首(壹作錢珝詩) 見底高秋水,開懷萬裏天。

旅吟還有伴,沙柳數枝蟬。楊淩 送客往睦州 水闊盡南天,孤舟去渺然。

驚秋路傍客,日暮數聲蟬。司空曙 別張贊 今日山晴後,殘蟬菊發時。

登樓見秋色,何處最相思。司空曙 雜言 伏餘西景移,風雨灑輕絺。

燕拂青蕪地,蟬鳴紅葉枝。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壹詠·柳溪 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莫將條系纜,著處有蟬號。徐凝 避暑二首 斑多筒簟冷,發少角冠清。

避暑長林下,寒蟬又有聲。陸暢 聞早蟬 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

壹聲來枕上,夢裏故園秋。陸暢 別劉端公 連騎出都門,秋蟬噪高柳。

落日辭故人,自醉不關酒。李紳 和晉公三首 貂蟬公獨步,鴛鷺我同群。

插羽先飛酒,交鋒便著文。張祜 夕次竟陵 南風吹五兩,日暮竟陵城。

腸斷巴江月,夜蟬何處聲。杜牧 題張處士山莊壹絕 好鳥疑敲磬,風蟬認軋箏。

修篁與嘉樹,偏倚半巖生。喻鳧 驚秋 鶯囀才間關,蟬鳴旋蕭屑。

如何兩鬢毛,不作千枝雪。司空圖 亂後三首 流芳能幾日,惆悵又聞蟬。

行在多新貴,幽棲獨長年。錢珝 江行無題壹百首 見底高秋水,開懷萬裏天。

旅吟還有伴,沙柳數枝蟬。陳陶 續古二十九首 南國珊瑚樹,好裁天馬鞭。

魚龍不解語,海曲空蟬娟。陳陶 續古二十九首 秦家卷衣貴,本是倡家子。

金殿壹承恩,貂蟬滿鄉裏。無名氏 靈響詞 此響非俗響,心知是靈仙。

不曾離耳裏,高下如秋蟬。無名氏 靈響詞 存念長在心,展轉無停音。

可憐清爽夜,靜聽秋蟬吟。陸龜蒙 句 但說漱流並枕石,不辭蟬腹與龜腸。

(以下見《侯鯖錄》)誌定 句 梧桐葉老蟬聲死,壹夜洞庭波上風。(見張為《主客圖》)劉昭禹 句 危樓聊側耳,高柳又鳴蟬。

(《秋日登樓》,見《吟窗雜錄》)齊己 雜曲歌辭·楊柳枝 館娃宮畔響廊前,依托吳王養翠煙。劍去國亡臺榭毀,卻隨紅樹噪秋蟬。

6. 關於寫蟬的壹些詩詞

1) 蟬聲響亮而高遠,古往今來,那“知了,知了”的鳴唱,曾使情感豐富而細膩的詩人們寫下了諸多優美動人的詩篇。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嶽《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範《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1) 蟬聲響亮而高遠,古往今來,那“知了,知了”的鳴唱,曾使情感豐富而細膩的詩人們寫下了諸多優美動人的詩篇。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嶽《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範《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

(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壹處。

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裏,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

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壹枝。

……”(隋 盧思道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2)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正如 宋代詩人楊萬裏所說:“蟬聲無壹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聽蟬》)。

唐 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壹年老,能令萬感生”(《新蟬》); 唐 白居易 :“壹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裏”(《早蟬》); 唐 劉禹錫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壹入淒涼耳,如聞斷續弦”(《答白刑部聞新蟬》); 唐 孟浩然:“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寄遠上人》), 唐 元稹:“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送盧詩》)。

唐 雍裕之:“壹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誌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 五代楚 劉昭禹:“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聞蟬》); 唐 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

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唐 姚合:“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聞蟬寄賈島》); 宋 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雨霖鈴》); 宋 劉克莊“何必雍門彈壹曲,蟬聲極意說淒涼”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3)古人誤卻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故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征,並詠之頌之,或借此來寄托理想抱負,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首先應該提到的當然是被稱為唐代詠蟬詩之“三絕”: 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在獄詠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蟬》 三首詩都是唐代借詠蟬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異,各臻其妙。

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對此之評論可謂壹語中的:“同壹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借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小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乎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

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

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

聞蟪蛄之流聲,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