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昌胤 清明清明暮春裏
清明暮春裏,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譯文及註釋
清明節的時候,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壹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裏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沈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詩人想著,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壹指――哦,在那開滿杏花的村莊,壹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
1、清明:我國傳統的掃墓節日,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後。
2、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壹樣。
3、借問:請問。
賞析
這壹天正是清明佳節。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壹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怎見得呢?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壹場大雪來。但是臨到雨,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註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壹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壹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黃庭堅 清明《清明》
作者:黃庭堅
原文: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註釋:
1、桃李笑:用擬人手法形容盛開的桃、李花。
2、雷驚句:意思是清明早已過了驚蟄的節氣,萬物正欣欣向榮。
3、蟄:動物冬眠。
4、人乞壹句:《孟子》中有壹則寓言。說齊國有壹人每天出外向掃墓者乞討祭祀後留下的酒飯。回家後卻向妻妾誇耀是刖人請自己吃飯。這是壹個貪鄙愚蠢的形象。
4、士甘句:用春秋時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再出仕的典故。
5、蓬蒿:雜草。丘:指墳墓。
賞析:
全詩的意思是說,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使大地上壹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裏感到難過。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裏,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裏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而另有壹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誌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篷蒿壹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筆鋒壹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蘇的景象,正與後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煙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壹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壹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壹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間。這與詩人壹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其實如上兩種解釋是相通的。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官場受挫,仕途不順,很自然地會帶令人對自身的人生價值產生懷疑。齊人驕其妻妾卑下若此,介子推焚死山中高義如是,然而如今千載之下不過各自壹抔黃土而已。那麽詩人自己堅持信念的理由何在呢?這是對前途的迷茫,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對人生價值的懷疑。然而,詩人終究不是輕易就會被擊倒的。現而今齊人晉士雖然雖然都變成了壹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義卻不盡相同,千載賢愚,誰不盡知?這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對自己的壹種勉勵。情感復雜,應如是也。
古詩清明古詩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註釋:
1、清明:節氣名,在陽歷每年4月4日或5日。此詩《樊川詩集》及《別集》、《全唐詩》均未收。最早見於謝枋得編《千家詩》,明代的謝榛認為是杜牧所作。
2、行人:這裏指行旅在外的人。
3、欲:幾乎要,簡直要。
4、斷魂:比喻感傷愁苦之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壹樣。
5、借問:請問。
6、酒家:酒店。
7、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後人遂以它來命名以產酒著名的地方。
賞析:
清明這個節日,本來就容易勾起出門在外的人思歸之念,而春雨綿綿,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艱辛。這樣壹種復雜的思緒,詩人卻用壹句極通俗的語言,作了很好的概括。接下來探問酒家何處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澆愁的意緒。結尾以牧童指路結束全篇,給行旅之人帶來了安慰和希望,顯得含蓄不盡,余味無窮。這首詩對旅途情景的描繪,旅人情懷的抒發,十分真實自然,語言也通俗流暢,音節和諧,景象新鮮生動,易懂易記,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
清明詩句
1、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遙憐鞏樹花應滿,復見吳洲草新綠。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3、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後。李之儀《謝池春殘寒銷盡》
4、名字因農具,襟懷屬釣蓑。張镃《寒食》
5、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6、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7、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雲卿《寒食》
8、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9、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10、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11、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壹日種海棠》
12、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鶯。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3、連錢嚼金勒,鑿落寫銀罌。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4、途中甘棄日,江上苦傷春。胡皓《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15、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16、碧草帶芳林,寒塘漲水深。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17、不堪衰鬢著飛花,傍綠陰、冷煙深樹。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
18、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9、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20、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21、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22、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楊萬裏《寒食上冢》
23、舊遊人不見,惆悵洛城東。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24、聞道山陰會,仍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25、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26、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27、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
28、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29、白衫眠古巷,紅索搭高枝。王建《寒食》
30、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範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
31、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32、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33、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4、小院重簾燕飛礙。晁沖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35、惆悵雙鴛不到,幽階壹夜苔生。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36、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張镃《寒食》
37、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高翥《清明日對酒》
38、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39、壹郡官閑唯副使,壹年冷節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4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1、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42、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43、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44、漸紅濕杏泥,愁燕無語。吳文英《掃花遊西湖寒食》
45、窗外數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46、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7、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沈醉。張泌《滿宮花花正芳》
48、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49、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0、鷺窺蘆箔水,鳥啄紙錢風。範成大《寒食郊行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