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軾的詩句有哪些小學

蘇軾的詩句有哪些小學

1. 小學關於蘇軾的詩句

小學關於蘇軾的詩句 1. 小學學過哪些蘇軾的詩詞

小學學過五首蘇軾的詩詞。

1、《贈劉景文》——[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釋義:荷花雕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壹年中最好的景致妳壹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2、《飲湖上初晴後雨》——[宋]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壹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麽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3、《題西林壁》——[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釋義: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壹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壹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壹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5、《惠崇春江曉景》——[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灑豚欲上時。

釋義: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裏來了。

2. 小學所學蘇東坡的詩

小學所學蘇東坡的詩 因該是《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還有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的詩詞均感情豪邁奔放,胸襟開朗灑脫。

他的詩詞以抒發個人情感和歌詠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他的《送魯元翰少卿知衛州》、《有美堂暴雨》、《飲湖上初晴後雨》等篇或想象豐富,或氣勢雄渾,或清新雋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蘇詩的藝術成就。他的表達對事物見解的詩,如《題西林壁》,被認為最能體現宋詩的理性特征,詩中通過藝術形象說理,蘊含豐富,新鮮有趣。表現蘇軾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詩風的《王維吳道子畫》、《讀孟郊詩》、《書王主簿所畫折枝》等詩亦被認為是北宋文化所達新高度的標誌。

蘇軾的詞相比他的詩有更大的藝術創造性。他突破了以前離愁別緒、男女戀情的老套,將悼古、懷舊、記遊、說理等詩材皆納入詞的表達範圍,給詞以更深廣的意境,壹改晚唐五代詞家的婉約之風,開創了詞的豪放壹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壹向被認為是最能代表蘇詞風格的作品。前壹首詞從幻想天堂的不勝寂寞淒冷,轉向寄情於人間的天長地久。後壹首借赤壁舊址的壯觀景象、古人的英雄氣概抒發詩人的豪情壯誌。這兩首詞皆寫於作者失意之時,“人生如夢”的低沈之調不免時而可聞,但它畢竟難掩蘇詞激情奔放、達觀灑脫、恢宏闊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

3. 小學課本裏蘇軾的詩有哪幾首

1、《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贈劉景文 / 冬景》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4、《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4. 小學蘇軾的詩有哪些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灑豚欲上時。

應該就是這些了

5. 在小學我們學過哪些有關蘇軾的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灑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6. 小學學的蘇軾的哪些古詩

《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壹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三年級學的是《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後兩首是2000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大概用於選修的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灑豚欲上時。”

7. 蘇軾的詩有哪些小學壹到五年級學過的蘇軾的詩

小學壹到五年級學過的蘇軾的詩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壹》、《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壹》、《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題西林壁》。

原詩: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壹》宋代: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釋義:

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壹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壹》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釋義: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裏來了。

3、《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麽得十分適宜。

4、《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

從側面看廬山嶺連綿起伏,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擴展資料:

適逢蘇軾誕辰980周年,清華附小開展了壹系列致敬蘇軾的活動。從成果呈現來看,書法、繪畫個個亮眼,《大數據分析幫妳進壹步認識蘇軾》《蘇軾的社交圈》《蘇軾的旅遊品牌價值分析》等論文資料翔實、堪稱驚艷,讓網友驚呼“逆天小學生”。

當大多數小學生還在孜孜不倦於基礎課程時,清華附小的孩子們已經“玩”起了高等教育才有的課題研究。學校負責人坦言,清華附小雖有引領中國小學教育的意圖,但其模式恐怕難以簡單復制。她說:“清華附小的小課題研究基於本校學生特點、清華資源、附小歷史。”

不過回到教育思路本身,專家認為,這種創新彌補了當前中小學教育的不足,加強對於學術研究的基本訓練。幫助孩子將興趣順利轉化為實際的成果,這正是基礎教育應該做的事。

探究式學習通過課題展開教學的方法對培養小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很有幫助。這種嘗試值得鼓勵,期待在全國更多的小學推廣。

學校負責人說得很實在,她所做的只是在清華附小因材施教。專家表示,不可否認,地區間、學校間教育資源不均衡是客觀現實,教育改革正在努力縮小這種差距,但均衡也只是個相對的概念。與其焦慮或糾結於客觀條件,不如在教育思路突破、教學方式創新上多動動腦筋。

新華網——正文>小學生做蘇軾研究,是不是擺噱頭搞炒作

新華網——正文>“小學生遇見蘇軾”的看點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