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中措·清明時節雨聲嘩》
宋代: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雲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壹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譯文:清明時節,雨聲響成壹片。江水漲了,潮頭淹沒了渡口的沙灘。路旁,雪白的梨花冷淡地看著我走過,仿佛責怪我這個時候還在異鄉遊蕩。
在那燕舞鶯啼的珠簾繡戶,雲裳霧鬢的朱閣瑣窗。我喝醉了。醒來時,已是鴉噪夕陽的傍晚。臨走時順手折了壹枝楊柳,回來後才醒悟:插到哪裏才是呢——我在這裏又沒有家啊!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3、《清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譯文: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壹切對於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壹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4、《鵲踏枝·清明》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幹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壹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譯文:主人公斜倚在綠樹下的六曲闌幹上,著在微風中飄蕩的柳絲,忽然發現原來在冬季葉落後呈金黃色的柳條已經全都變成綠色了。是誰把秦箏的雁柱移動了,使它的音調那樣的哀怨?
以致成雙的燕子驚得穿過簾幕飛出去了。放眼望去盡是落絮紛紛,紅杏的開放時分,壹霎那就飄落清明雨。酣睡醒過來懶洋洋的不說話,驚殘的好夢我哪裏尋去?
5、《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譯文:清明時節, 春雨綿綿,使大地上壹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裏感到難過。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大地上壹片芳草萋萋,回到家裏,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裏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介子推其誌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壹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