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水田飛白鷺詩句的意思為:在那壹片蒼茫的水田上,白鷺自在地飛舞著。
壹、出處
出自《積雨輞川莊作》,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被選入清代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此詩以鮮麗生新的色彩,描繪出夏日久雨初停後關中平原上美麗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寫詩人靜觀所見,後四句寫詩人的隱居生活。
二、原文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創作背景和整體賞析:
壹、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閑情逸致的生活。《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貶官濟州時已經有了隱居思想的萌芽。
再加上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的政局變化,他漸漸覺得仕途生活壓抑、黑暗,理想也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汙,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盡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沒有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深了。
王維是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壹途了。於是,後期的王維就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甚至對於他個人生活有很大影響的安史之亂,在他的詩歌裏面也幾乎沒有什麽積極的反映。
二、整體賞析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壹首代表作。
從前有人把它推為全唐七律的壓卷,說成“空古準今”的極至,固然是出於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認為“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贊賞這首詩的深邃意境和超邁風格,藝術見解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