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創作是運用形象思維,那麽,讀者鑒賞時必須以作品為依據,調動有關知識,融會貫通,展開聯想和想象,領悟詩歌美的意境。
例壹.閱讀左邊《水鄉行》壹詩,讀後完成29——31題。('91“三南”高考題)
水鄉的路, 29.詩中甲乙丙丁是詩句的位置,下面的ABCD是
水雲鋪; 原有的詩句,分別將詩句的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進莊出莊, A走近才見,幾戶人家住。 B壹手好櫓
甲 C家家門前,鎖壹副。 D壹把櫓
魚網作門簾, 答:甲:_ 乙:_ 丙:_ 丁:_
掛滿樹; 30.從全詩看,到水鄉的像哪壹類人?
乙 A畢業回來的學生 B定期前來的幹部
榴火自紅,柳線舞; C本鄉本土的居民 D饒有興趣的初訪者
丙 31.下列各項中,詩人明寫的是什麽?暗寫的是
要找人, 什麽?(每條橫線上只填壹個序號)
稻海深處,壹步步, A水鄉人的勤勞
踏停蛙鼓。 B水鄉人熱情好客的性格
蛙聲住,水上起暮霧; C水鄉安定、寧靜的氣氛
兒童解纜送客; D水鄉人生活富足的畫面
丁 E水鄉生意盎然的景象
答:明寫的是_ 、_ ,暗寫的是_ 。
《水鄉行》是壹首田園風景詩,它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壹幅美麗的江南水鄉圖。詩中描繪了淳樸的民風,輕搖的小船,飄香的稻花,飄渺的暮霧,,陣陣的蛙聲,構成完整而豐滿的意境,促使讀者產生美的領悟。因而,從全詩的描寫看,表面上寫水鄉祥和寧靜,是情味,表面上寫水鄉的生意盎然、勃勃生機,是意味;訪者尋人不著,說明水鄉人勤於勞作,全身心投入到勞動去了,所以,“家家門前,鎖壹副。”這是韻味。韻味隱含詩的字行間裏,鑒賞者只有用心靈去撥動每壹個字,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詩中去,領悟其意境,才能體味到,所以這壹點在詩面上找不到的,它是底蘊,是暗寫。可見,31題明寫的是C、E,暗寫的是A。
二、字斟句酌——形象美
詩用語言塑造形象,讀者在賞析時,依據詩歌所提供的情境,領悟意境,情感滲透,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字斟句酌,達到體味形象美的目的。
例二.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壹項是 ('99全國高考題)
我 愛 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壹只鳥, ——然後我死了,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裏面,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這無止息地吹括著的激怒的風,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1938年11月17日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
B.關於“土地”“河流”“風”“黎明”的壹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翼。
C.“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這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人對土地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D.“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從詩末署名的時間看,這首詩作於抗戰初期,開篇以“假如”強化詩人特有的感情。作品創設“鳥”的形象與歷代詩人所詠唱的“黃鶯棲枝”、“杜鵑啼血”、“白鷺沖天”大異其趣,這是由於抗戰初期悲壯的時代氛圍所致,所以作者用“嘶啞”修飾“喉嚨”,強化了詩人悲憤的感情,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執著的愛。於是詩中接連歌唱的“土地”、“河流”、“風”、“黎明”,分別用“所打擊著”、“悲憤”、“激怒”、“溫柔”修飾,又壹次強化了詩人深沈的感情,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向往和希翼。當讀者為詩人所創設的形象所折服時,詩篇用壹個破折號突出“我死了”,讓身軀肥沃土地,於是身前死後,形成對比,表達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和獻身。詩的最後兩句,經過間歇和停頓後,提出設問,直抒胸臆,感情達到高潮,點明“我對土地愛得深沈”,詩人已從比喻的境界返回到現實,這裏的“我”絕不可能再指喻體“鳥”,而是指抒情主人公自已,所以例二D項賞析不確。
三、理清脈胳——形式美
現代詩歌抒情性很強,無論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都要通過表現形式來實現。詩歌的表現形式常用押韻、比興、象征等手法,其結構形式和語言形式有壹定的跳躍性。掌握結構上的跳躍,可以透視全詩流程;把握語言間跳躍空隙,可以完整賞析詩的內涵。這些都便於理清全詩脈胳,賞析詩歌美的形式。
例三、對下面壹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壹項是('2001全國高考題)
海
臧克家
從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妳的顏色;
從壹陣陣的清風, 嗅到了妳的氣息;
摸著潮濕的衣角, 觸到了妳的體溫;
深夜醒來,耳邊傳來了妳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詩人用平實的語言,分別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四個方面寫出了他對大海的感受。
B.由遠而近、從白天到夜晚,大海給詩人的感覺不盡相同,這些形成了全詩的發展層次。
C.詩人將自己的感覺加以升華,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們展示出大海的整體形象。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壯觀的驚喜。這首詩歌整體形式整齊,前六句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四個方面進行鋪陳,讓人從不同角度體味大海的美;最後兩句是作者感情的升華,讓人感受大海的壯觀景色。並且詩歌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描繪大海景觀有聲有色,讓人親臨其境,感受大海美好景色,特別是詩歌結尾兩句,運用“妳有力的呼吸”、“氣息”、“體溫”、“呼吸”等詞語,將大海人格化,賦於大海以生命。因此,這是壹首風景詩,詩中沒有透露出詩人的人生哲學和人生哲理,所以,D項賞析不正確。
又如沙白的《水鄉行》(參見“例壹”)節奏明快,韻律優美。全詩四段,四句壹段,每段第二句用分號,第四句用句號,並且隔句押韻。在理清作品行文脈胳的基礎上,就能賞析詩歌美的形式。那麽,例壹29題便不難解決了:因為全詩押韻的字有“路”、“鋪”、“樹”、“住”、“副”、“櫓”;既在水鄉行,所以進莊出莊靠“壹把櫓”,甲處填D;“魚網作門簾,掛滿樹”,所以,“走進才見,幾戶人家住”,乙處填A;進莊以後,要找人,只見“家家門前,鎖壹副”,丙處填C;人們哪裏去了——“稻海深處”,待到“水上起暮霧”(傍晚時分),初訪者只好離莊,大人們沒回家,送客只有孩子,孩子們卻搖得“壹手好櫓”,丁處填B。
四、整體賞析——主題美
現代詩歌以高度精練的語言和完美的結構形式,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它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等特征。無論什麽詩,作者總要表達壹定的思想感情,閱讀時,抓住作者的情境基調,體味詩歌美的主題。
例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9——10題(2000年全國題)
金 黃 的 稻 束 9、對這首的解說,不恰當的壹項是
鄭敏 A、“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裏,”
金黃的稻束站在 壹句涉及的時間,從全詩看,除了“秋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