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宿旦子岡。甫行數裏,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於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遊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騎步行,過壹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壹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岡。剛行走了幾裏地,看見田間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間耕作。大概是江北的習俗,女人也參加農業生產,比較西北那些不從事農業生產的懶惰男子,江北的習俗的確好得多。
偶然間我放棄騎馬開始步行,路過壹農家,這家男主人正在給園子澆肥,女子從井裏打水洗衣。園中有豆篷瓜架,還有幾棵郁郁蔥蔥的樹木,孩子嬉戲歡笑,雞狗相聞。我看著看著越來越羨慕他們,覺得這壹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遺憾比他們差得遠呢!
《乙亥北行日記》是清代文人戴名世創作的壹篇散文。逐日地記述作者從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幾天的見聞感觸,內容非常豐富:
有沿途風光和人情風俗的描寫,有旅途名勝古跡的記述,有朋友交情的實錄,有山川形勢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勞困頓的描摹,有國計民生的憂慮,有奸民猾吏趁機勒索的揭露;好像壹軸畫卷逐漸展開,最後向讀者展現了壹幅廣闊的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的圖畫。
寫法上也不拘壹格,有扼要的敘述,有細膩的描寫;有時抒發感慨,有時勾勒人物;有話則不嫌其詳,無話則壹筆帶過;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表現出作者熟練的寫作技巧。
節選的這則日記所展示的生活跟《桃花源記》描繪的圖景極為相似,兩文都描繪了壹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生活圖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甲文中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園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村裏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這樣壹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怎不令作者向往?
乙文中這家的男人在挑糞澆菜園,女人在井邊打水洗衣服。門口有豆棚瓜架,還有幾棵樹枝葉蔥蘢茂盛,小孩子在嬉笑玩樂,不時有雞鳴狗叫聲傳來。真是壹幅閑適安逸的農家樂圖景。作者面對這幅圖景,情不自禁地感嘆道:這壹家中,的確有萬物各得其所的真諦,很遺憾自己遠遠不如他們安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