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是什麽意思

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是什麽意思

意思:當我看到門外院墻上花的搖動,還以為是美人(張生)到來了。

出處:唐代元稹的《明月三五夜》。這個是《西廂記》中鶯鶯夜會張生時的壹首詩。

原文: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譯文:

等到月亮西下到西廂房的時候,當妳看到我房間的門是虛掩的、半開著的時候,才可以進來,當我看到門外院墻上花的搖動,還以為是美人(張生)到來了。

擴展資料

《鶯鶯傳》寫張生與崔鶯鶯戀愛,後來又將她遺棄的故事。起始張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出力救護了同寓寺中的遠房姨母鄭氏壹家。在鄭氏的答謝宴上,張生對表妹鶯鶯壹見傾心,婢女紅娘傳書,幾經反復,兩人終於花好月圓。

後來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師,與鶯鶯情書來往,互贈信物以表深情。但張生終於變心,認為鶯鶯是天下之“尤物”,還搬出商紂,周幽王亡國的例子,證明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

壹年多後,鶯鶯另嫁,張生也另娶。壹次張生路過鶯鶯家門,要求以“外兄”相見,遭鶯鶯拒絕。數日後張生離去,鶯鶯回詩決絕“棄置今何道,當阿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當時人們還稱贊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善於補過”。

小說顯然是站在張生的立場,美化張生,為他的薄幸行為辯護。

元稹8 歲喪父,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登書判出類拔萃,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壹名,授左拾遺。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壹。元和四年(809)為監察禦史。

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歷通州(今四川達州市)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大和三年(829)為尚書左丞,五年,逝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仆射。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

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作有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由。

百度百科-明月三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