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柱”是2001年9月9日9時安全落成在九龍泉廣場正中,高6米,直徑1.1米,重9.9噸。這兩座氣勢磅礴的大龍柱為景區又增添景觀色彩。據了解,這兩座龍柱,在重量、高度、直徑、雕刻工藝上為全國龍柱行業的之最。龍柱質地堅韌,為青石所雕。龍柱上端為9個獅子頭並列環繞而成,下端為八角八寶座,中間為九條形狀不上、氣勢不同、大小不壹的九條龍環繞而成,兩條龍柱中間各有壹對金童玉女,手捧天書——“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據雕刻者稱,這是人類追求天下太平,國強民安的象征,也是當今社會穩定的生動寫照。
(2)九龍泉
九龍泉是白雲山知名度最高的泉眼。相傳秦代安期生為采藥到白雲山,山上並未發現泉。壹天,山上忽現九個長得白白胖胖的童子在嬉戲,壹會兒,九童子化做九條彩龍,騰空而去,就在九童子出現的地方,冒出壹個泉眼,泉水奔湧而出。因此安期生把它掏成壹井,供人取用,得名“九龍泉”,又叫“安期井”。
“九龍泉”不僅歷史悠久,名聲在外,而且水質清冽甘甜,深受市民偏愛,特別是茶客的鐘愛。用九龍泉泡制的茶,清香甘甜,入口幼滑,口感細膩。九龍泉水還具有金石的味道。大家請看這是“九龍循環噴水”安裝在九龍泉水井邊,上端壹個重1.12噸青石大龍頭帶著8個0.62噸的水龍頭循環噴水,水從龍頭口中噴出,匯集於青石花蝶中,這壹壯觀的景象,延續了九龍泉名的化身,原來奔去的九龍仿佛又回到九龍泉,重歸白雲山。在九龍泉牌坊口還安裝了長14米、高4米的“九龍壁”,該壁采用32塊福建青石雕刻而成,總重量達30多噸。九龍壁圖上的九龍戲水,魚、蝦、龜等雕刻得精致而又真實,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3)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摩星嶺遊覽區九龍泉舊牌坊處,長14米,高4米,采用32塊福建青石雕刻而成,每塊石頭重1噸多,九條龍重量達30多噸,其中最大壹條龍有4噸多。九龍壁由陳慶輝雕刻家設計,16個雕刻工化68天時間雕刻而成。安裝時間從2003年12月25日開始至2004年1月16日完工,是目前廣東省內最大九龍壁。
九龍壁分二層含意,中上層是九龍出海面戲水,九龍形態各異,活龍活現,不時濺出壹串串浪花。最下層是代表海底,有龍王的“兵”魚、蝦、龜等海底動物守住“龍宮”,讓“龍爺”們自由自在,盡情戲水。
九龍泉、九龍頭噴水、九龍柱、九龍壁溶為壹體,更增添了龍的氣息。作為龍的傳人,身臨其境,能感受龍的世界,龍的風采,龍的靈氣,為全家帶來幸福安康。 (1)概述
“廣州碑林”的前身是白雲寺,白雲寺建於宋朝,是廣州歷史悠久的古寺之壹,不幸的是,它被毀於抗日戰爭期間。在1992年,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投資,在此新建了廣州碑林,廣州碑林於1994年對外開放。“廣州碑林”是壹個全新的景點,同時也是市委、市政府、市人大送給廣州市民的壹份厚禮。
“廣州碑林”總面積16000平方米,擺置了碑刻近三百塊,收集了部分歷代名士、現代詩人、書法家歌頌嶺南風光、歌頌羊城、歌頌白雲山的詩詞、書法佳作,以室內置碑、室外立碑、摩崖碑刻等形式融匯於園林與自然勝景之中,顯示著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分為三個景區,摩巖石刻區、南雅堂、仙黑軒三大景區。
(2)白雲山賦
“白雲山賦”是碑林中最大的壹塊碑,重約4噸,它的詩詞作者是明代的黃佐,由徐續先生撰寫,它的主要內容描述了白雲山壹年四季美麗怡人的景色,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白雲山歷代以來都是備受文人墨客所鐘愛,同時在嶺南壹帶也是深入人心的。
(3)歷史人物浮雕圖
“歷史人物浮雕圖”中壹***雕刻有十九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都與白雲山的歷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第壹位人物是秦朝的鄭安期,又稱鄭仙,據說他是在白雲山得道成仙的,由此引出了白雲山的壹個特殊節日——“鰲頭會”,此節日沿襲至今,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有許多廣州市民登臨白雲山的“雲巖”景點,焚香禱告,紀念鄭仙;唐宋八大家之壹——蘇東坡,不僅詩詞、書法、篆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而且他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據說,當年他曾經過廣州,見廣州市民飲水困難,後在白雲山遊玩時,受到白雲山泉水的啟發,用竹筒將泉水引到城中,因此就有了蘇東坡發明最古老、原始的自來水壹說。
(4)南雅堂
南雅堂初建於清朝,是當時的張維屏等嶺南三大才子所建,用作書社,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南雅堂”以室內置碑為主,堂中的詩刻多是謝靈運、杜審言、劉禹錫、韓愈、李商隱及蘇軾等壹代名家之作。這裏有蘇東坡的《蒲澗寺》,描述了蒲澗寺古木蔭森,飛濤百尺,原是仙醫鄭安期采藥處,傳說秦始皇曾派人到白雲山囑鄭安期采摘九節菖蒲以作長生不老之藥。蘇詩記下了這段史實,諷刺了秦皇的愚蠢。還有杜審言的《南海亂石山》,白雲山古稱亂石山,詩中描寫了白雲山風景的奇譎:滿山亂石,大小不類,“上聳忽如飛,下臨仍欲墜”,氣候日夜不同,“朝暾赤丹紫,夜魄炯青翠”,讓我們聯想當年白雲山的真貌。
(5)仙墨軒
仙墨軒收藏古人墨跡最多,明清時期,嶺南詩人先後在白雲山結社,主要有南園詩社、越山詩社、後南園詩社等,聚集了梁佩蘭、陳邦彥等詩人。這裏保存著陳獻章的墨跡詩刻《應試後作》。且不論詩歌的內容如何,單是他那草體書法,就讓人頗感親切熟悉,字體剛健飄逸,正是毛澤東早年曾研習過的。
康有為壹幅詩刻《騎馬遊登山頂》格外醒目,描寫了自己騎馬行於山上,不管紅葉沾衣,寒風旋卷,霧氣掩山,也不願歸去。潛下心來,壹幅幅細致地看過去,通過文字,通過碑石,感受著那份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廣州碑林集嶺南詩詞碑刻薈萃,是欣賞嶺南歷史文化及進行文化藝術交流的好去處。 (1)簡介
摩星嶺原名碧雲峰,位於白雲山蘇家祠與龍虎崗之間,是白雲山最高峰,海拔382米,是白雲山三十多座山峰之首,從棲霞嶺可達摩星嶺門樓。宋、明以前,沒有“摩星嶺”之名,只有第壹山之稱,康熙修《廣東誌》繪白雲山圖在卷首稱此山峰為“摩星嶺”,名曰“天南第壹峰”,從此得名摩星嶺。李時郁有詩壹首《摩星嶺獨坐詩》,傅家寶書於廣州碑林:獨坐摩星嶺,回看幾百峰,斜飛銀瀑布,削出玉芙蓉,縱日乾坤裏,騰身霄漢中,方壺知不遠,雲外度疏鐘。俗話說“不登白雲山,不算到廣州城,不登摩星嶺就不算到白雲山”。這話壹點也不假。
登臨摩星嶺,不同的天氣可觀不同的景致。雨天,可觀“白雲山上白雲飛,白雲山下白雲浮”的特有風姿。晴天極目遠眺,現代化大都市建築星羅棋布,東望沙河鎮,南臨珠江水,西看五羊城,北觀黃婆洞,“祖國南大門”的景色盡收眼底。此時不由想起杜甫“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詩句,令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
(2)摩星嶺與重陽節
廣州人壹向有登高祈福的習慣,登上摩星嶺,會帶來平安和幸運。壹組神秘的數字,引出重陽登白雲山新民俗佳話,摩星嶺高達382米,極頂平臺188平方米,這天然的巧合,引起崇尚數字的廣州人無限遐想:382,188,生發易,易發發,於是,登摩星嶺的人逐年增多,每逢佳節,廣州城裏萬人空巷,如潮的人流湧上白雲山,人山人海,通宵達旦,人們似乎只有壹個心願:登上摩星嶺,避災厄,求好運,祈安康。
(3)吉星石
進摩星嶺門崗100米處,有壹大型塑石,上刻“摩星嶺”三字,高6米,寬4米,合為10米,寓意十全十美,吉星高照,稱為“吉星石”,廣大遊客把它作為登高轉運必經之石,紛紛到此留影。在摩星嶺頂部平臺有壹個標誌性建築物,寓意為“登高攬勝”,凡登上摩星嶺頂峰的遊客,在此合影留念,撫摸此建築物,圍繞轉壹圈,會帶來“吉運”。 “雙溪別墅”原是“雙溪寺”,因寺內有月溪和甘溪兩支泉水繞寺而下得名,後雙溪寺毀於戰亂,壹九六四年重建,壹九六五年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曾在此下榻,雙溪別墅門上“雙溪”二字,字體古樸凝重,是當時朱德委員長親筆手書,別墅內有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盧舉人墓。墓前石人、石馬、石華表,十分壯觀,是嶺南墓藏的典範。
寺內有壹五寶泉,據記載,當時建雙溪寺時無泉水,食水困難,鄭仙見此狀況,托夢於寺中長老,在後山挖井,見五色土即可告成,次日,寺中和尚果真挖出紅、黃、藍、白、黑五層土,頓時泉水湧流,故稱“五寶泉”。 山莊旅舍建於1964年,此設計是典型的嶺南園林風格之代表作。
山莊旅舍曾接待過許多的著名領導人。在1964年建成的第二年,周恩來總理就在“山莊旅舍”接見了印度尼西亞副總理,並在大會議室與印度尼西亞副總理召開過具有歷史意義的國事會議。鄧小平同誌曾在1978年到山莊居住,在山莊旅舍構思了南巡這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春天的故事”。並在“山水相逢”處與白雲山的職工合影留念。郭沫若與其夫人於立群女士在山莊分別題詞“聽泉之處”、“蒼蘢”,作為國家領導人,夫婦雙雙在同壹景點題詞,國內也是唯壹。山莊旅舍大門前的對聯——“綠樹多生意,白雲無盡時”是董必武同誌親筆題寫的。可見董老是多麽喜愛白雲山,又是多麽鐘愛我們的山莊旅舍啊!還有陳毅同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等國內外領導人都曾到過山莊旅舍。所以說“山莊旅舍”是南國的“釣魚臺”。山莊旅舍有牌匾——“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就是歷史見證的生動寫照。
現在的山莊旅舍已是2001年在原有基礎上,翻新改建過的,具有更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