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人智慧的詩句 1.描寫人聰明的詩句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詩:“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這原不是用來形容人的,是杜甫借物言誌的詩句。 由於冰雪乃是聖潔之物,古人常常用來形容美麗,並且有著高尚純潔道德情操的人,後人便常借杜甫這詩,用來形容人聰明非凡。 但真正被用來形容女子應該是明代,明代有個文人張溥誇獎友人十壹歲的小女兒“冰雪聰明”。後被廣泛用於形容年輕貌美,氣質不凡,德行兼備的女子。
'行知病虎,立如眠鷹'是形容人聰明才華不外露,但也說明了人的心機深刻,智謀高遠隱秘。
唐·李商隱《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彤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才高八鬥
南朝謝靈運,是壹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壹些,卻被他怒斥了壹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壹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
成語“才高八鬥”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還有壹些成語
博學多才: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見多識廣: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殫見洽聞: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博古通今: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雄才大略:非常傑出的才智和謀略。
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真才實學: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滿腹經綸: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經明行修:舊指通曉經學,品行端正。
德才兼備: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幹和能力。
2.描寫古代聰穎兒童的古詩
神童詩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小多才學,平生誌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遺子滿贏金,何如教壹經。
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義,須知學後通。
聖賢俱間出,以此發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大比因時舉,鄉書以類升。
名題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錢選,才高壓眾英。
螢窗新脫跡,雁塔早題名。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門三汲浪,平地壹聲雷。 壹舉登科日,雙親未老時。
錦衣歸故裏,端的是男兒。 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
英雄三百輩,隨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誌,生當忠孝門。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宮殿岧峣聳,街衢競物華。
風雲今際會,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願上萬言書。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土脈陽和動,韶華滿眼新。
壹枝梅破臘,萬象漸回春。 柳色侵衣綠,桃花映酒紅。
長安遊冶子,日日醉春風。 淑景余三月,鶯花已半稀。
欲沂誰氏子,三嘆詠而歸。 數點雨余雨,壹番寒食寒。
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添錦繡文。
年年當此節,底事雨紛紛。 風閣黃昏雨,開軒納晚涼。
月華當戶白,何處遞荷香。 漏盡金風冷,堂虛玉露清。
窮經誰氏子,獨坐對寒檠。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樓誰宴賞,絲竹奏清音。 壹雨初收霽,金風特送涼。
書窗應自爽,燈火夜偏長。 庭下陳瓜果,雲端望彩車。
爭如郝隆子,只曬腹中書。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北帝方行令,天晴愛日和。
農工新築土,***慶納嘉禾。 簾外三竿日,新添壹線長。
登臺觀氣象,雲物喜呈祥。 時值嘉平候,年華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開。 冬季更籌盡,春隨鬥柄回。
寒暄壹夜隔,客髯兩年催。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桿斜。 人在艷陽中,桃花映面紅。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風。 院落沈沈曉,花開白雪香。
壹枝輕帶雨,淚濕貴妃妝。 枝綴霜葩白,無言笑曉風。
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 傾國姿容別,多開富貴家。
臨軒壹賞後,輕薄萬千花。 墻角壹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 柯幹如金石,心堅耐歲寒。
平生誰結友,宜***竹松看。 居可無君子,交情耐歲寒。
春風頻動處,日日報平安。 春水滿泗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詩酒琴棋客,風花雪月天。
有名閑富貴,無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庭裁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
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3.與“智慧”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釋義:
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二首·其壹》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 通:哪)
釋義: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裏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
從側面看廬山嶺連綿起伏,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4、贈君壹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唐代:白居易
贈君壹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壹生真偽復誰知?
釋義:
我送給妳壹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蔔吉兇。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壹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5、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放言五首·其二》唐代:白居易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禍福回還車輪轂,榮枯反覆手藏鉤。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不信請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釋義:
世上的事依托隱藏不定,塵世的事拉開纏繞沒有停止過。禍福輪回像車論壹樣,榮光枯萎反來覆去像手持鉤。龜靈占蔔要將龜開膛破肚,馬失前蹄不必憂慮。如不信時請看下棋的人,輸贏還得等到局終才分曉。
4.關於智慧學習的詩句
壹、《論語》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知之為知之,不知之為不知之,是知也。
7、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8、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時候的求學者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即出自內心的要求,而今天的求學者則往往是為了給別人看,即沽名釣譽。)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復習?”) 二、《禮記.學記》1、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3、壹年視離經辨誌;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4、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淩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5、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
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6、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7、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客,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
此皆進學之道也。三、《荀子·勸學》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3、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見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4、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騎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故君子結於壹也。5、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端而言,蝡而動,壹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四、中國古代其它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6、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7、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11、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1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1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21、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22、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24、奇文***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25、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2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27、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詩集 《長歌行》28、《警世賢文》之勤奮篇: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壹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29、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0、反求諸己(反過來追究自己,即從自己方面找原因。)——《孟子·公孫醜上》君子之遇艱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to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to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五、中國近代、現代和當。
5.描述智慧的古詩詞
紙上的社論——句句講真理
補充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壹塹,長壹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壹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6.寫人聰明的詩有什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裏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誌,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壹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楊萬裏《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
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