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翁宏到底是那個朝代的人?

翁宏到底是那個朝代的人?

這是北宋詞人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詞,其中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句最受後人激賞。清代詞論家譚獻在《譚評·詞辨》中評道:“‘落花’兩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而這“不能有二”的千古名句,卻是從五代詩人翁宏的詩中搬過來的。

翁宏,字大舉,生卒年不詳,賀州桂嶺鎮人。《全唐詩》的編者在小記中錯把他當作桂州(今桂林)人。《賀縣誌》記載,翁宏“寓居昭、賀間”。昭即昭州,為今之平樂;賀即賀州,為今之賀州市。翁宏經常往返於昭州、賀州壹帶,故得以常與桂州詩人王元唱和,與賀州富川詩人林楚才相互應答,在隱居衡山的詩人廖融南遊時,他還拿著詩作向廖融請教。據《賀縣誌》記載,翁宏“性恬淡,不樂仕進,寄誌吟詠”,說明他無心仕進,只安於恬淡、閑適的生活。

翁宏主要生活在五代時期。這個時期,南北分裂,各派政治勢力妳爭我奪,戰亂頻頻,民不聊生。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翁宏無心仕進,寄懷於山水花月,聊以自娛。因為同樣的原因,在唐末五代出現了壹批不出仕的詩人。他們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只在壹個很小的圈子裏活動。翁宏交往的,多是廖融、任鵠、王正己、楊徽之、張觀、王元、陸蟾等隱居的詩人。他們在壹起相互切磋,***同學習,遠離主流社會,徜徉於山林幽谷之間。總的來說,他們的作品不可能深刻反映當時社會的情狀,但他們的詩講究語言和聲律對仗,力圖反映壹種清新的詩意,這種在藝術上的刻意追求,對我國詩歌發展還是有壹定意義的。

翁宏到底寫有多少詩?據《賀縣誌》載,宋開寶年間(968~975年),衡山處士廖融南遊,翁宏向其出示了自己寫的壹百首詩,可見他寫了不少詩。但是,由於翁宏身處亂世,社會地位低下,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只有寥寥數首:《全唐詩》收錄了《春殘》等三首詩及殘句三聯;今人編的《全唐詩續補遺》輯得殘句六聯,這就是今天所能看到的翁宏的全部作品。

對翁宏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廖融的《謝翁宏以詩百題見示》壹詩作出了評價:

高奇壹百篇,造化見工全。

積思遊滄海,冥搜入洞天。

神珠迷罔象,端玉匪雕鐫。

休嘆不得力,離騷千古傳。

廖融對翁宏的評價是很高的。廖融認為翁宏的詩作想象豐富,語言毫無雕鑿痕跡,渾然壹體,造化工全,十分自然。廖融稱贊翁宏的作品堪比《離騷》,可以千古傳誦,似有過譽之詞。

僅憑流傳下來的三首詩及殘聯,我們不足以對翁宏的詩歌藝術成就作全面的評價,但這些有限的作品,也能夠反映出當時的壹些社會心理:希望社會安定美好。《秋殘》壹詩中的“仍聞漢都護,今歲合休戈”,就反映了詩人盼望戰爭結束,恢復太平的理想。而《送廖融處士南遊》壹詩中的“壯誌潛消盡,淳風竟未還”詩句,則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向往之情。但翁宏的詩更多的是表現他隱逸的思想感情。從藝術角度看,翁宏的某些詩句寫得比較有氣魄,如“風高弓力大,霜重角聲枯”(《塞下曲》句)、“寒清萬國土,冷浸四維根”(《中秋月》句)。總的來看,他的詩纖麗清秀,以渲染遲暮之感、衰殘之美為多。《春殘》最具代表性: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身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暉。

這首詩又名《宮詞》,所以有人認為它是替宮女寫的,也有人認為它是壹首普通女子的懷人詩。撇開這些爭論,我們從中可還原壹個淒婉的故事:暮春時節,壹位閉鎖深閨的女子,郁郁寡歡,左思右想,卻不敢邁出“翠幃”。心愛的人遠行未歸,走出“翠幃”,她孤獨地站在花前,看著落花飄零,思緒萬千;在蒙蒙細雨中,燕子成雙成對地飛來飛去,更勾起她的愁情別緒。這些令人斷魂的景象,雖然增添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整整壹年的魂牽夢繞,卻沖淡了伊人在夢中的身影。夕陽西下,余暉映照,蟬鳴聲聲,蕭颯的黃昏,令人黯然神傷,愁情難了。這個暮春時節的哀婉畫面,構成了壹個鮮明的意境。尤其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兩句,以“獨立”之人與“雙飛”之燕對比,襯托出主人公形單影只的形象,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的愁苦與哀怨。在這首詩中,作者化“景語”為“情語”,刻畫了暮春的蕭颯之美及感傷的情調,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歷朝歷代,為《春殘》作註的不知有多少人,但大家關註的只是詩的意境,而對“蕭颯暮蟬暉”這壹現象沒有作合理的解釋。暮春有蟬鳴嗎?司馬光《和景仁聞蟬》有“春林滿巖綠,誰信已鳴蟬”句。今年3月有網友在重慶南山聽到蟬鳴,並拍有照片。看來春天尤其是暮春是有可能聽到蟬鳴的。其原因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有壹種蟬叫“春蟬”,鳴叫時大喊“醒了——醒了”。另壹種說法是如果春天溫度異常,超過24攝氏度,夏蟬也會提前出土鳴叫的。翁宏借暮春蟬鳴來襯托主人公的愁緒,又比他人高出壹籌。

翁宏不是壹位著名詩人,但他的詩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卻是難得的千古名句,今人的《唐詩三百句》等普及讀物都收錄了這兩句詩。相信翁宏留下的這“不能有二”的詩句,定能傳之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