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和為貴的古詩

描寫和為貴的古詩

1. 關於和為貴的古詩句

關於和為貴的古詩句 1.和為貴的古詩上壹句是什麽

禮之用,和為貴。出自《論語·學而》。

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大小事情都由此出發。有行不通的時候,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擴展資料:

評價:

“和”是儒家所特別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禮記·中庸》寫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楊遇夫《論語疏證》寫道:“事之中節者皆謂之和,不獨喜怒哀樂之發壹事也。和今言適合,言恰當,言恰到好處。

曾子覺得,禮的推行和應用要以和諧為貴。但是,凡事都要講和諧,或者為和諧而和諧,不受禮文的約束也是行不通的。這是說,既要遵守禮所規定的等級差別,相互之間又不要出現不和。有子在本章提出的這個觀點是有意義的。

在當時,各等級之間的區分和對立是很嚴肅的,其界限絲毫不容紊亂。上壹等級的人,以自己的禮儀節文顯示其威風;下壹等級的人,則懷著畏懼的心情唯命是從。但到春秋時代,這種社會關系開始破裂,臣弒君、子弒父的現象已屬常見。

對此,曾子認為,有子提出“和為貴”說,其目的是為緩和不同等級之間的對立,使之不至於破裂,以安定當時的社會秩序。

曾子理解,有子既強調禮的運用以和為貴,又指出不能為和而和,要以禮節制之,可見孔子提倡的和並不是無原則的調和,這是有其合理性的

百度百科-論語·學而

百度百科-禮之用,和為貴

2.關於“以和為貴”中的“和”的諺語或名言有哪些

(1)記人之長,忘人之短。——張九齡

(2)禮讓壹寸,bai得紮壹尺。——曹操

(3)得饒人處且饒人。——曹雪芹。

(4)人無論走到何處都是壹樣的,應當忍受,不該壹味固執,跟社會作無謂的鬥爭。只要心安理得,我行我素就行了。要使人真正成為有du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zhi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 ——車爾尼雪夫斯基 我們在社會上故意把自己弄得狼狽可笑,仍然是由於虛榮太甚,想從人們的惡意中竊取快樂;別人怕以產生這種惡意,原來也是由於我們激起他們的的嫉妒所致。 ——司湯達

(5)我們並不鄙棄壹切有惡習dao的人,但我們鄙棄壹點美德都沒有的人。 ——佚名

(6)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交不為利,仕不謀祿內,鑒乎古今,滌情蕩欲,何憂於人間之委曲? ——嵇康

(7)如果通過修養達不到提高鑒賞力的目的,修養兩字也就毫無意義了。 ——波伊斯 禮尚往來,往容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

3.以和為貴的古詩有嗎

1,壹封家書為修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首詩的來源是壹個典故,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間,宰相張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與吳宅為鄰。有壹天,張英收到壹封家書,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吳家發生了糾紛。家人希望張英給家裏撐腰,幫忙打贏這場官司。張相爺看完家書回了壹封信,內容:

千裏家書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寥寥數語,卻寓意深長。張家接到書信後,深感愧疚,便主動讓出了三尺地基。鄰家人見相爺家人如此胸懷,亦退讓三尺,遂成六尺巷。張吳兩家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也成為桐城人以禮待人的壹段佳話。

2,“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笑泯恩仇”, 意思為:我們都經歷了劫難後,兄弟之間的情誼還在,相逢的時候相視壹笑就把過去的恩仇全部忘記了。

擴展資料: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笑泯恩仇”出自魯迅的《題三義塔》,現在引申為化解親人、同事、朋友之間出現的各種矛盾或分歧,求得互相諒解,達到互相團結。

原文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笑泯恩仇。

在日軍侵華期間,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戰後救了壹只失去家園的鴿子,並把這只鴿子帶回到日本餵養,剛開始的時候還挺好,可是,鴿子最終還是死掉,遂為鴿子建冢以埋葬鴿子的屍骨。

出於對魯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書壹封細說原委,並將自己畫的鴿子壹並寄給在上海的魯迅,表達了中日兩國友好的願望。作者魯迅於是在1933年6月21日寫了這首詩。

4.有哪些提倡“和為貴”的古詩詞或名言警句

1、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出自:唐·王維《竹裏館》。

譯文: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裏?只有壹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出自:魏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誌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3、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出自:唐·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4、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出自: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譯文: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5、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出自: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譯文:回頭望壹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5.能夠體現和為貴的名句古詩和事例

1、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笑泯恩仇。

出處:《題三義塔》

作者:魯迅

譯文:我們都經歷了劫難後,兄弟之間的情誼還在,相逢的時候相視壹笑就把過去的恩仇全部忘記了。

2、禮之用,和為貴。

出處:《論語·學而第壹》

譯文:禮的作用,在於使人的關系和諧為可貴。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處:《論語-顏淵篇第二章》

譯文: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妳要求別人做什麽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妳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麽妳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4、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出處:《投贈張端公》

作者:孟郊

譯文:君子的氣量沒有極限,器量宏大能胸納百川。

5、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出處:《南陵別兒童入京》

作者:李白

譯文: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麽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6.能夠體現和為貴的名句古詩和事例

1、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笑泯恩仇。

出處:《題三義塔》作者:魯迅譯文:我們都經歷了劫難後,兄弟之間的情誼還在,相逢的時候相視壹笑就把過去的恩仇全部忘記了。2、禮之用,和為貴。

出處:《論語·學而第壹》譯文:禮的作用,在於使人的關系和諧為可貴。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處:《論語-顏淵篇第二章》譯文: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妳要求別人做什麽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妳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麽妳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4、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出處:《投贈張端公》作者:孟郊譯文:君子的氣量沒有極限,器量宏大能胸納百川。

5、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出處:《南陵別兒童入京》作者:李白譯文: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麽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