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的表達技巧烘托與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抑揚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遠近結合、視聽結合、粗筆與工筆結合等。
⑵文藝表現方法 :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等。
①比興手法:比興主要是來自於《詩經》的表現手法。運用這壹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情感更濃郁。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
②鋪陳渲染: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也”,指的是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③象征: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作用:a.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可感知的形象。
b.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c. 象征是中國詩歌的生命線,“猶如心臟之於軀體”,“沒有象征,詩歌就將失去力量”。
例如:龍象征皇上最高權力,鳳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長治久安的象征,猿聲是旅人離分時的傷感的表現,鶴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則代表著幸福,鴛鴦是愛情的象征,大雁給分離的情人帶來消息,知了象征復活之後便是死亡,梧桐常在秋天中出現是寂寞的象征,楊柳表示別離,蘭花是純潔的象征,牡丹是富貴的標誌,“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菊”象征高潔、傲霜鬥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等等。
④聯想和想象:是詩歌散文最主要的寫作手法,也是詩歌散文的兩只翅膀,沒有了聯想和想象,詩歌和散文就失去了靈性而死亡。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壹片,《夢遊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膽豐富的想象也常表現為誇張手法的運用。
3.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誌、以景結情、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①首句標目:開宗明義,直接點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這個“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運用這種方法開頭,就為全文指明了“航標”。
②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③曲筆入題:不馬上就觸到本題,開頭先來壹個發端。運用的好,會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④伏筆鋪墊:是在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當事件發展到壹定的時候,再予以“回應”的寫作技巧。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生會心壹笑、心靈***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
⑤照應:照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壹篇文章要有頭有尾,前後內容要有內在聯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後面得有照應;後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這樣,文章前後才能貫串,使讀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脈絡。照應的作用。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溱。
⑥卒章顯誌: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誌或情懷,點明主旨。
⑦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⑧畫龍點睛:用壹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⑨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三.析形象,概特點,明意義——鑒賞形象題型的答題規律
詩歌形象分為三類:人物形象、物象和景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即抒情主人公是考查重點。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鑒賞這類形象時要做到“知人論世,關註詩人背景。”
鑒賞人物形象題答題三步驟:
第壹步: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概括詩歌塑造的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
①不慕權貴、豪灑傲岸不羈形象;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歸隱田園隱者形象;④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形象;
⑤矢誌報國、慷慨憤世堅定形象;⑥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⑥獻身邊塞、反征伐反戰形象等。
第二步:結合詩句中相關的語句具體分析這壹形象的特征,概括時應忠於原文,不可臆造。壹般使用四字格的詞語概括“形象特點”,加上“形象”二字。
第三步:結合詩人經歷或詩歌創作背景,分析詩歌中人物形象,並回答它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
例: 尋陸鴻漸不遇 僧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註釋①陸鴻漸:即茶聖陸羽。曾授太子文學,不久,後隱居苕溪。有《茶經》傳世。僧俗姓謝,是謝靈運十世孫,出家為僧。善於詩論,有專著《詩式》和《杼山集》傳世。
解析詩的意思是他把家遷徙到了城郭壹帶,鄉間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處籬笆邊都種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卻尚未見它開放。敲門竟連壹聲犬吠都沒有,要去向西家鄰居打聽情況。鄰人報說他是到山裏去了,回來時總要西山映著斜陽②帶:近③郭:泛指城墻④扣門:叩門。
分析“陸鴻漸”這壹形象,按照下面三個步驟來做答:
步驟壹:陸鴻漸是壹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驟二: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
步驟三:最後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
通過作者對陸鴻漸這壹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析形象,剖意境,揭意義——鑒賞主旨題型的答題規律
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麽”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
解題格式
1.所抒感情:通過什麽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麽感情
2.概括詩歌主旨:這是壹首什麽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麽+通過什麽手法+抒發什麽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答題要領兩點,壹是根據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麽。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