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這壹聯的意思是說,綿延的魯山重巒疊嶂,千峰競秀,高低錯落有致,景象十分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大自然的情趣。說明所以要登魯山遊覽,是因為內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其中開篇第壹句就表明了詩人對山野景物的喜愛之情,而第二句則交代了喜愛的原因。按常規語言習慣,應該是"千山高復低"的景象使詩人感到恰好與自己喜歡山野風景的情趣相合,而這裏倒過來寫,顯然是另有用意。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這第二聯是在集中筆墨寫"山行",第壹句承接上聯"千山"寫"好峰隨處改",第二句扣題目"山行",寫詩人獨自在山中遊覽的感受。"好峰隨處改,"即隨便走到壹處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觀,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移步換形,每向前走壹段路,換壹個角度,呈現在眼前的都是壹處截然不同的峻嶺奇峰,所以說"好峰隨處改"。這個"改"字用的得妙,"好峰"之所以"改",是因為"行",揭示了題目中的"山行"的內涵。這是寫的山,而行走在山間的小路上則是另壹番境界,"幽徑"是說蜿蜒曲折,深邃幽靜;"獨行迷"是說壹個人行走其間,沈迷於幽靜,流連於深邃,不知不覺迷失了來路,迷失了方向,不知自己走到什麽地方去了。這裏反映了詩人獨自遊山的真是體驗。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此聯與上壹聯有所不同,寫的是動態景物,同時也通過動態景物的描寫告訴了我們詩人"山行"的季節時令,即"霜落"、"林空"皆點明季節是在深秋,深秋寒涼才會有"霜落",樹葉落盡才會顯得"林空"。再進壹步看詩句內部的聯系,"霜落"熊才能"升樹",否則是不易爬上去的;"林空"才能輕易看見"鹿飲溪",否則濃密的樹蔭會障妳的眼。"熊升樹"寫出了艷陽已高照,山間變得溫馨明媚了;"鹿飲溪"寫出了林間的空曠,也寫出了安逸與恬靜。
"人家在何許,雲外壹聲雞。"這最後兩句是寫人家的所在,也是寫詩人的壹個心理變化過程。詩人遊歷於奇峰峻嶺之間,流連於幽深寧靜的小路之上,不免要在心裏產生遇到人家的渴望,可是人家又在哪裏呢?在這重巒疊嶂之中會有人家居住嗎?白雲繚繞的群山深處遠遠地傳來了壹聲雞鳴,驟然解開的詩人心中的焦慮和疑團。
這首詩語言樸素,描寫自然,情因景生,景隨"行"移,以典型的景物襯托出了詩人的"野情"。另外,作品還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空曠寂靜的山林,熊在爬樹,鹿在飲水,構成了壹幅鮮活動人的畫面。這畫面是動的,可是詩意卻是靜的,表現了山中人跡罕至、空曠幽靜的境界,尤其"雲外壹聲雞",給人留以豐富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