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關於思鄉的詩句 1.關於邊塞思鄉的詩句
1、《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3、《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4、《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5、《塞下曲》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2.描寫邊塞思鄉的詩句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選壹)
李 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望 薊 門
祖 詠
燕臺壹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前出塞九首(其壹)
杜 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軍 城 早 秋
嚴 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夜上受降城聞笛
塞 下 曲(其二)
盧 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裏黃河繞黑山.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 西 行
陳 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裏人.
己 亥 歲
曹 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壹將功成萬骨枯.
3.描寫思鄉或邊塞風光的詩句
思鄉詩句
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
——唐代 岑參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流喧。近鐘清野寺,遠火點江村。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孤舟萬裏外,秋月不堪論。)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唐 白居易 客中守歲(在柳家莊)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故園今夜裏,應念未歸人。)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白頭。
——唐 李商隱 無題 (萬裏風波壹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白頭。)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
——唐 岑參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裏使,聞已到瓜州。)
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唐 白居易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夜雨滴鄉思,秋風從別情。
——唐 杜牧 送友人 (十載名兼利,人皆與命爭。青春留不住,白發自然生。夜雨滴鄉思,秋風從別情。都門五十裏,馳馬逐雞聲。)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唐 柳宗元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客舍並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唐 劉皂 旅次朔方(壹作賈島詩) (客舍並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又渡桑幹水,卻望並州似故鄉。)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唐 殷堯藩 同州端午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莫怪行人頻悵望,杜鵑不是故鄉花。
——唐 司空圖 漫書五首 (溪邊隨事有桑麻,盡日山程十數家。莫怪行人頻悵望,杜鵑不是故鄉花。)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唐 李商隱 滯雨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春江風水連天闊,歸夢悠揚何處尋。
——唐 權德輿 鬥子灘 (鬥子灘頭夜已深,月華偏照此時心。春江風水連天闊,歸夢悠揚何處尋。)
邊塞詩句
唐 王昌齡 相和歌辭·從軍行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橫笛關山月,誰解金閨萬裏愁。
王昌齡 相和歌辭·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
王昌齡 相和歌辭·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雁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 出塞二首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出塞二首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裏金刀血未幹。
唐 盧綸 和張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盧綸 和張仆射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唐 高適 營州歌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高適 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 邊城十壹月,雨雪亂霏霏。元戎號令嚴,人馬亦輕肥。羌胡無盡日,征戰幾人歸。
高適 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 茫茫長城外,日沒更煙塵。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古樹滿空塞,黃雲愁殺人。
4.關於思鄉的詩句
01.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壹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07.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壹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13.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18.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 19.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歐陽修 20.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 21.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
從此隔音塵。 ——韋莊 22.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 23.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柳永 24.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瀠瀠。
——張先 25.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 26.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周邦彥 27.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李清照 28. 凝眸處,從今又添、壹段新愁。
——李清照 29. 馬上離魂衣上淚,真自個、供憔悴。 ——程垓 30.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 31. 今夜雨,定應化作相思樹。 ——劉基 32. 離人無語消魂,細雨斜風掩門。
——楊慎 3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 34. 因思人事苦索繞,離愁別恨,無限何時了? ——柳永 35.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範仲淹 36.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蘇軾 37.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38.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 39.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40.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張九齡 4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甬 42.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 43.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44.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 45. 這次弟,怎壹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 47.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48.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49.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範仲淹 50.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51.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範仲淹 52.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53.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懷。
——白居易 54.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55. 寧戀本鄉壹撚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56. 壹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 57.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58.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59.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60.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 61. 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然似去年。 ——趙嘏 62.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5.十句關於思鄉的詩句
1、《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2、《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3、《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4、《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5、《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6、《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
7、《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8、《題大庾嶺北驛》
唐·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9、《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10、《月夜億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壹秋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6.《逢入京使》中突出表現詩人遠涉邊疆的思鄉懷親之情的詩句到底是哪
絕對是後兩句,因為它感情真摯而強烈,相關信息如下:
原作
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註釋
故園:長安,指作者在京城長安的家。
漫漫:漫長,遙遠。
雙袖龍鐘淚不幹:以袖拭淚,雙袖沾濕而淚不止。龍鐘,淋漓貌,這裏是沾濕的意思。
憑:托,拜托。
君:指入京使者。
古詩今譯
東望故鄉路途遙遠,兩支袖子都已經擦濕了,淚水依然止不住。今日途中有幸與您相遇,本想修封家書卻無紙筆,只好托妳捎個口信,代我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江陵縣)人,先祖世居河南棘陽(今河南新野縣東北)。出身於官僚貴族家庭,天寶三年(744)進士,天寶八年(749)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書記。天寶十三年(754)封常清任安西節度使,岑參攝監察禦史,充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肅宗在鳳翔時,任右補闕,後出為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長史。五十五歲左右升為嘉州(今四川省樂山縣)刺史,罷官後客死成都旅舍。
岑參曾兩度出賽任職,對戎馬生活有著深刻的體驗,對邊塞異域的風光有著細致的觀察,所以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邊塞詩佳作。他的邊塞詩,表達了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誌,反映了戰士的英勇而又艱苦的征戰生活,描繪了邊塞的綺麗風光。岑參的詩繼承並發揚了漢樂府的傳統,擅長於七言歌行體的創作。他的詩想象豐富,色彩辯分,情感熱烈,氣勢磅礴,且有奇峭的藝術魅力、獨特的藝術風格。有《岑嘉州集》,存詩三百六十首。
岑參第壹次遠赴西域是在天寶八年,也就是公元七百四十九年,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入朝,岑參被奏請為右威衛錄事參軍,到節度使幕掌書記。本篇即作於此次赴邊疆的中途。寫的是旅途中遇見回長安的使者所引起的思鄉之情。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麽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壹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妳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壹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壹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如同隨口而出,特別是後兩句寫馬上相逢的情景,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鏡頭集中清晰,如影視特寫壹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