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原文及翻譯註釋如下: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譯文:唧唧復唧唧,木蘭坐在家中織布。
原文: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譯文:家裏沒有傳來機杼聲,只聽到女兒的嘆息。
原文: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譯文:問女兒在想什麽,問女兒在想念誰?
原文: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譯文:女兒也不在想什麽,也不在想念任何人。
原文: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譯文:前幾天看到了征兵文書,可汗開始大規模征兵。
原文: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譯文:征兵文書有十二卷,每壹卷都有父親的名字。
原文: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譯文:木蘭的父親沒有大兒子,而木蘭也沒有長兄。
原文: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譯文:木蘭想替父親征戰,揚我國威。
原文: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譯文: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馬鞍和馬衣。
原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譯文:南市買馬掌和韁繩,北市買長鞭。
原文:旦辭黃家老,暮宿將軍家。
譯文:第二天告別了家中老人,晚上住在將軍家。
原文:旦辭將軍家,夜宿黃家寨。
譯文:第三天告別了將軍家,晚上住在黃家寨。
原文:不聞爺娘喚女聲,只聞黃河之水鳴濺濺。
譯文:沒有聽到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流水嘶啞啞地響著。
原文:遙聞客船唱離歌,正威懣,下淚相如濕。
譯文:遠處傳來客船唱著離別的歌曲,這時木蘭心中既驚慌又難過,掉下了眼淚。
註釋:
1、木蘭:根據民歌故事情節,木蘭是女子名字,為了代替父親從軍,化名為男子從軍。
2、可汗:古代匈奴、突厥等民族的首領稱號。
3、市鞍馬:指市集中出售的戰馬。
4、黃河:古代中原文明的發源地,在戰國時期以北方為重要戰略地帶。
5、燕山:北方山脈,也是中原與邊疆的分界線。
花木蘭簡介: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壹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壹首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412-502)是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虞城縣)人。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壹位軍人,因此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她父親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舞棒。空余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時值北魏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壹名男子上前線。
但是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裏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多年的軍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