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蘇軾《浣溪沙,寓意》的賞析

求蘇軾《浣溪沙,寓意》的賞析

手:

燙手,比喻權勢熾盛。

炙手無人比喻詞人遭權貴排擠,仕途不順。

梧楸:

梧桐與楸樹。二木皆逢秋而早雕。

晚雨脫梧楸,俗話說壹葉天下秋,壹個脫字,惟妙惟肖,更體現出秋意的悲涼、荒蕪。

季子:

典故:1.指春秋時吳季劄。為吳王壽夢少子。不受君位,封於延陵,號延陵季子,省稱"季子"。歷聘各國,過徐,徐君愛其劍,季子為使上國,未與。及返,徐君已死,乃系其寶劍於徐君冢樹而去。事見《史記·吳太伯世家》。後人稱頌其高風亮節。 2.借指情誼生死不渝者。 3.指戰國時洛陽人蘇秦。秦早年外出遊說,黃金耗盡,窮困而歸,家人皆恥笑之。後佩六國相印,又經洛陽,兄弟妻嫂不敢仰視。秦問其嫂:"何前倨而後恭也?"嫂答:"見季子位高金多也。"壹說蘇秦字季子,壹說嫂呼小叔為"季子"。事見《史記·蘇秦列傳》"見季子位高金多也"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後借指窮困者或先窮後通者。

在詞中當作第三種解釋,詞人此時當是人生很不順暢的時候,與“敝貂裘”的情況相符。

敝:

破舊,壞。

貂裘:

貂皮制成的衣裘。

肯:

通常作樂意、同意、應允解,詞中不然,應該是時常、易於的意思。

驚秋:

通常的解釋是:1.秋令驀地來到。 2.喻迅速雕零衰敗。

此處通常的解釋說不過去,驚秋在詞中是動賓結構。松柏驚秋,松柏的四季常青、盎然挺立,令秋也感到震驚。這又好比是詞人自比,連松柏都能做到逢秋不悲,何況人呢?所以詞的整體感情在此處突轉,由悲轉向化悲痛力量,像松柏壹樣,“歲寒肯驚秋!”

世人皆知蘇軾文詞以曠達豪放為顯,這首花大量文筆寫秋的悲涼之作在蘇軾詞中算為少見。初看詞的上闋,“炙手無人、蕭蕭晚雨、梧楸、敝貂裘”等場景和物象很明顯是悲秋的代名詞,到了下闋,這種情緒還在延續,但可以體會到細微的轉變傾向,“我已無當世望,似君須向古人求”,我已經不能承擔什麽大的期望了,那麽是不是就要學習古人呢?是不是要選擇古代文人通常的做法,悲秋呢?不是的,蘇軾到底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風格。詞的最後壹句才揭開謎底,詞意陡變,“歲寒松柏肯驚秋!”所謂化悲痛為力量,借松柏抒發自己的感情,縱然世道滄桑、仕途不順,然而還要像松柏那樣,保持堅強、長青的性格。或許詞人將這首詞定名“寓意”,蘊含的也就是這個意義吧。

這首詞的精彩之處,或許就在詞的最後壹句上,扭轉了整個意義上的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