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請問《詩·國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采用的是比喻還是象征修辭手法,如何理解?

請問《詩·國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采用的是比喻還是象征修辭手法,如何理解?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沃若:新鮮潤澤的樣子] 桑樹葉兒不曾落,又綠又嫩真新鮮。

主旨

這是壹首棄婦的怨詩,詩中訴說了她與氓戀愛、結婚到受虐待,被遺棄的全過程,抒發了胸中郁積的怨憤。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春秋時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反映了當時的婚姻制度下廣大婦女受欺淩損害的悲慘命運。

藝術特色

人物形象鮮明有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是個真誠、善良、勤勞而忠貞的女子。她向往而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她被氓的虛情假意迷惑,私下許身給氓,表現了她的輕率。也說明了她的大膽果斷;她訂婚後對氓真誠思戀,婚後辛勤操勞家業,即使氓對她把罵淩辱,仍不變初衷,壹如既往地愛氓,只到被遺棄,趕出家門時,才如夢初醒,毅然與氓壹刀兩斷,憤怒地指責、控訴氓的卑劣行徑,這是她不甘屈辱,不願受命運擺布的壹種抗爭,展現出她性格中理智、堅毅果敢的壹面。

氓,是壹個卑劣無恥、虛偽兇狠的負心漢,他先用假意的殷勤、誓言、占蔔等手段,蒙騙女主人公的愛情和財產。婚後,便撕去面紗,奴役、打罵妻子,隨著女子的年長色衰,將她壹腳踢出家門。

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

a.用女主人公與氓的對比。對比的焦點是雙方對對方的不同態度,兩個人物的真假、善惡、美醜,正是在這對比中顯示出彼此的強烈反差。

b.兩個人物本身思想行為的前後對比。

氓的言行,以結婚為界,表現為“信誓旦旦”與“至於暴矣”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通過前後對比,互相映照,揭露其虛偽兇狠的本質。

女主人公則以她被休棄為界,也有著明顯的轉折變化,她由單純、天真、熱誠而略帶幾分軟弱,轉變為成熟、冷靜、理智而堅強,之壹轉變不僅使人物形象更豐滿,而且還顯示出生活環境與人物性格之間的辯證關系。

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a.賦——

這首詩裏,除“桑之未落……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及“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幾句外,全是用賦的手法,使人如同面對主人公,親恥聆聽她的傾訴,感受她的喜怒哀樂。

b.比——

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時年輕美貌和短暫幸福。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女子人老珠黃,遭人遺棄的不幸結局。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喻由於男子的變心,女子的痛苦無邊無涯。

c.興——

詩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與“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兩句既是比喻也是興,意在引起下文,是比興兩法同時兼用。從詩中“抱而貿絲”的敘述來看,女主人公可能是壹個以繅絲為業的農家女子,家園周圍,種有桑樹,因而詠及桑葉,既是用她熟悉的自然景況來比喻愛情的盛哀,又是見物起興,觸類聯想,引發自己的悲傷和感嘆。

章句整齊,韻律和諧

重難點問題

壹《氓》是壹首敘事詩,全詩是按照怎樣的線索來敘述故事的?

《氓》全詩六章,作者用第壹人稱“我”來敘事。第壹、二兩章寫棄婦和氓由戀愛到結婚的過程。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其中第三章追悔自己誤落情網,第四章指責婚後氓對她的折磨,第五章訴說被遺棄後娘家兄弟對她的冷酷譏笑。最後壹章表示她對負心漢的怨恨和決絕。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故事完整,有首有尾,可以看到棄婦悲劇的壹生。

二、以《氓》為例,談談《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氓》是敘事詩,當然以賦為主,然又參用比興,使形式搖曳多姿。第三章“桑之未

落,其葉沃若”喻初婚愛情生活的美滿;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愛情衰

冷後的淒涼,這兩句同時又是興的手法的運用,作者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

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使詩

歌更有韻味和形象感染力;第六章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比自己被遺棄後的無限

的痛苦,在感情的表達上也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