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表示思念故鄉的詩句

表示思念故鄉的詩句

 故鄉是美好的,也是值得我們去思念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表示思念故鄉的詩句,歡迎大家的閱讀。

  表示思念故鄉的詩句

 1、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韋應物《聞雁》

 2、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白居易《陰雨》

 3、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灞上秋居》

 4、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韋莊《章臺夜思》

 5、浮紅漲綠魚文起。——賀鑄《惜余春·急雨收春》

 6、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別雲間》

 7、愁損辭鄉去國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磯》

 8、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沈約《詠湖中雁》

 9、天外吳門清霅路。——張先《漁家傲·和程公辟贈》

 10、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袁凱《京師得家書》

 11、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12、故鄉心事在天涯。——吳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鴉》

 13、男兒少為客,不辨是他鄉。——李流芳《黃河夜泊》

 14、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周邦彥《蘭陵王·柳》

 15、思歸未可得,書此謝情人。——李白《送郤昂謫巴中》

 16、又笑伴鴟夷,***歸吳苑。——吳文英《瑣窗寒·玉蘭》

 17、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王恭《春雁》

 18、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杜甫《宿府》

 19、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20、萬頃煙波萬頃愁。——淮上女《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

 21、長安惡少出名字,樓下劫商樓上醉。——王建《羽林行》

 22、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雲卿《寒食》

 23、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杜牧《題木蘭廟》

 24、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5、如今白首鄉心盡,萬裏歸程在夢中。——清江《送婆羅門》

 26、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黃庭堅《登快閣》

 27、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28、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29、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趙崇《清平樂·懷人》

 30、詩酒社,水雲鄉。——辛棄疾《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

 31、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韋莊《江外思鄉》

 32、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崔與之《水調歌頭·題劍閣》

 33、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朱彜尊《出居庸關》

 34、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袁去華《水調歌頭·定王臺》

 35、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司空圖《酒泉子·買得杏花》

 36、六翮飄飖私自憐,壹離京洛十餘年。——高適《別董大二首》

 37、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鬢對起。——周邦彥《西河·大石金陵》

 38、歸期猶及柳依依。——元好問《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39、便與甘棠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蘇軾《送賈訥倅眉》

 40、老來勛業未就,妨卻壹身閑。——崔與之《水調歌頭·題劍閣》

 41、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42、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肯重王孫。——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3、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周邦彥《蘭陵王·柳》

 44、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45、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範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46、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47、故鄉歸去千裏,佳處輒遲留。——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48、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49、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鳥啼。——李德裕《謫嶺南道中作》

 50、青衫記得章臺月,歸路玉鞭斜。——劉迎《烏夜啼·離恨遠縈楊柳》

 51、比來時、瘦肌更銷,冷薰沁骨悲鄉遠。——吳文英《瑣窗寒·玉蘭》

 52、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3、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54、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55、前村後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詩詞的`簡介和起源

 (1)簡介:詩歌的壹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壹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有令詞和慢詞兩種,壹般分上下兩闋。

 (2)起源: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壹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誌,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壹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壹般指舊體格律詩、詞。

 詩詞起源的另壹種說法:詩三百經孔子刪整,被後人奉為經典;楚辭以其忠君意誌的壹再表達、比興手法的完整運用,影響後代詩歌創作,形成創作傳統。《詩經》與《楚辭》因此也時常被認作古代詩歌的源頭。討論詞的起源,許多詞學家自然將源頭追溯到《詩經》與《楚辭》。

 詩詞在當今現代社會生活中,得以繼承和發展,它傳統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韻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語言翻譯不了的。因此,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