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桂花和表達思念家鄉的詩句

描寫桂花和表達思念家鄉的詩句

1. 關於桂花和思念家鄉的詩句各寫兩首

關於桂花和思念家鄉的詩句各寫兩首 1.描寫思念家鄉的兩首古詩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秋思

張 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人日思歸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2.在桂花雨中摘抄兩句能表現作者喜愛桂花、思念家鄉的句子

①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意思: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註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

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壹部分,沒有什麽可以替代它。②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意思:“又”字說明作者不止壹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壹次想起。淡淡的壹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深深懷念。

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壹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她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希望采納,謝謝。

3.兩首思念家鄉的古詩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逢入京使 唐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人日思歸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

旅次朔方

劉皂

客舍並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幹水,

卻望並州是故鄉。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4.關於思念家鄉的古詩大全

1、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原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妳,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2、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裏,壹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3、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裏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4、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插不了簪了。

5、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

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

5.桂花雨是壹篇思鄉散文,摘抄兩句能表現作者喜愛桂花、思念家鄉的句

①“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裏,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壹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幹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

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裏。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束縛,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②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註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壹部分,沒有什麽可以替代它。

③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又”字說明作者不止壹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壹次想起。

淡淡的壹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深深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壹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她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

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