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饅頭庵本來是清靜之地,為什麽在紅樓夢中卻藏汙納垢?

饅頭庵本來是清靜之地,為什麽在紅樓夢中卻藏汙納垢?

紅樓夢中的饅頭庵本名水月庵,這本是壹座尼姑庵,裏面有老尼姑靜虛,尼姑智通,小尼姑智能兒。尼姑庵本來應該是遠離塵世紛擾的清靜之地,但是在這個尼姑庵裏卻並不清靜。先是老尼姑靜虛插手拆散張金哥和守備之子,讓壹對有情人雙雙殉情。又有小尼姑智能兒和秦鐘在饅頭庵“得趣”,後來又有智通拐唱戲的芳官出家做使喚,可以說將壹個清靜之地整得是藏汙納垢,作者為什麽這麽安排,我們壹壹分析如下

修行重要的是修心

饅頭庵本來應該是清靜之地,該遠離塵世喧擾,自在安寧。但是饅頭庵中展現給我們的是權謀,是算計,是世俗的汙穢。這說明什麽?我想借用陶淵明的壹句詩來解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要想修行,想修煉,重點是保持內心的清靜,而不是地點和形式。

四姑娘惜春,因為要和“臟亂”的寧國府徹底決裂,執意要出家,但是她追求的佛門也並非凈土。同樣出家人妙玉“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妙玉說到底是“塵心未斷”,書中提到妙玉“高潔”到有外人到她的櫳翠庵,她就要用水洗地,劉姥姥泯了壹口茶就要將名貴的茶杯丟掉,但是最終怎樣了呢,還不是落了個“淖泥”的歸宿,令人觸目驚心。

而賈寶玉、甄士隱等人經過生活的打磨之後,徹底參悟。在賈寶玉聽完《寄生草》那壹回中,賈寶玉曾經寫下如下的禪悟“妳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林黛玉看了給他續了壹句“無立足境,方是幹凈”,這是什麽意思呢,意思是說“如果連立足之地,都可以放棄,那才是最終的領悟,才是萬事皆空”,其實林黛玉也是那個參透的人,所以林黛玉最終也能“質本潔來還潔去”,參禪悟道,關鍵還是在於修行人的內心。外界能夠滿足我們的時候很少,不能滿足的時候很多。因此,人的痛苦是無窮無盡的。

就好像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壹樣,紅樓夢讀來讀去,裏面有禪機,壹僧壹道來到人間是來度賈寶玉的,賈寶玉在溫柔富貴鄉中翻滾了壹番,悟透了。知道世界的本來面目,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然而在空門中的“凈虛”們仍然在盤算計較。

借饅頭庵來說明禪機

饅頭庵本名並不是饅頭庵,而是水月庵,因為饅頭做得好才得名。書中提到饅頭庵的回目是“秦鐘得趣饅頭庵”,他們去饅頭庵的原因是因為秦可卿的靈停在鐵檻寺,王熙鳳在饅頭庵找了兩間房住了下來,這樣饅頭庵和鐵檻寺就有了關聯。

鐵檻寺是賈府停靈辦喪的地方,主持是色空,饅頭庵離鐵檻寺不遠。鐵檻寺和饅頭庵這兩個名字,更容易讓人想起自稱“檻外人”的妙玉最喜歡的壹句好詩“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壹個土饅頭”,這句詩是出自南宋範成大的《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

家山隨處可行楸,荷鍤攜壺似醉劉。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壹個土饅頭。

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

螻蟻烏鳶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

而本詩的創作背景則是重陽節範成大爬山,看到有人為自己日後修墳墓,有感而發。在塵世中,我們經常祝福老人“壽比南山不老松”,但是人生在世,哪怕王侯將相,大福大貴之人,都難逃壹死。命運會公平地對待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土饅頭似的墳丘。在凡俗的世界中,人不過是壹幅皮囊,就算歷經三世輪回,三次劫難,最終要回歸本源,回歸“故鄉”。在這點上螞蟻和鳶鳥沒有區別,眾生也沒有區別的,這是自然規律。

鐵門檻的說法則來源於王羲之的七世孫,他是隋朝的壹個得道高僧,受祖宗遺風熏染,他的書法造詣很高,曾經書寫《千字文》八百多本,分發贈送給喜愛書法的人。因為求書的人太多,他住的地方門檻都被人踏破,於是包上了鐵皮,後來用來指門庭高貴,長盛不衰。紅樓夢中鐵檻寺是榮寧二公建造,是賈府的家廟,榮寧二公希望賈府能夠永久昌盛的心意在此也得以體現。

鐵門檻和土饅頭的說法,在唐代也能找到相應的說法,唐代詩僧王梵誌曾有兩首打油詩:

《世無百年人》

世無百年人,

強作千年調,

打鐵做門限(檻),

鬼見拍手笑。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

餡草在城裏,

壹人吃壹個,

莫嫌沒滋味。

這兩個打油詩淺顯幽默,人人都想求百年長壽,打造堅固無比的鐵門檻,想長長久久,但是生命畢竟是短暫的,沒有人能例外,人們的這個舉動,遭到了鬼魂的拍手嘲笑。城外的墳塋就像土饅頭,饅頭餡就是人,每人壹個很公平。

賈府泱泱百年,富貴顯赫,經過烈火烹油繁花似錦的鼎盛,最終呼啦啦大廈傾,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幹凈,壹切都是“到頭壹夢,萬境歸空”,印證了就算是鐵打的鐵門檻,也逃不過土饅頭的結局。無論是叫饅頭庵還是它的正名水月庵,賈府之前的“榮華富貴”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到頭來是壹場空,這思想和壹僧壹道的“好了歌”非常契合,和紅樓夢的整體思想也合拍,是賈府命運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