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關於讀書的古詩: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2.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3.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月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4.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壹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5.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6.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二、關於讀書的名句:
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7.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8.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9.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壹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10.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2.關於讀書的詩句古詩大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壹》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歐陽修《畫地學書》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壹聲長嘆。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劉昚虛《闕題》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 孟郊《勸學》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 陸遊《讀書》
3.形容讀書的詩句比較多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壹》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壹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歐陽修《畫地學書》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壹聲長嘆。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劉昚虛《闕題》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 孟郊《勸學》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 陸遊《讀書》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 杜甫《柏學士茅屋》
4.形容看書的詩句有哪些形容看書的詩句有:
1.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____王禹偁《清明》
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壹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2. 壹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____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壹天不讀書,心中就沒有什麽好的想法
3. 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我獨自壹人在南樓讀道書,幽靜清閑仿佛在神仙的居所。
4. 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____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妳們二位都是東南的名流,胸藏萬卷詩書前程無比。讓我嘗試著為妳們出謀劃策。
5.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____歐陽修《畫地學書》
幼年時,歐陽修就聰敏過人,讀過壹遍書就能背誦下來。
6.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____於謙《觀書》
漫跨著金鞍,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諒也不信這書齋裏別有春景。
7.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黃庭堅《寄黃幾復》
想妳清貧自守發奮讀書,如今頭發已白了罷,隔著充滿瘴氣的山溪,猿猴哀鳴攀援深林裏的青藤。
8.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____陸遊《觀村童戲溪上》
冬天的時候暫時學些儒家的東西,耕作的時候還要和父老們壹起勞動。讀書識字僅能滿足賦役的要求,不要太辛苦讀書去追求功名。
9. 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
我壹面細讀《離騷》,壹面舉杯痛飲;在飽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辭各種肉食關味。
10. 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____謝逸《送董元達》
可惜誹謗妳的人太多,難以置辯,有功難封,妳流落到江南,來賞玩這裏的青山。
11. 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____黃庭堅《送王郎》
兒子長大了能讀詩書,女兒能幹勤紡絲麻。妳呢,只要安心地享樂,讀書之余,品味新茶。
12. 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____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千年古書皆閱覽,時時讀見古義烈。
13.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____劉昚虛《闕題》
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柳蔭深處蘊藏著讀書的齋堂。
14.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____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年少寄情人事外,傾心只在琴與書。
15. 悲吟雨雪動林木,放書輟劍思高堂。____李白《留別於十壹兄逖裴十三遊塞垣》
悲吟詩歌,宛如雨雪撼動林木,放書輟劍思念父母高堂。
5.形容看書的詩句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28、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6.形容多讀書的詩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7.比喻讀書的詩句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月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壹》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8.形容學習的古詩詞勤奮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東漢 張衡 《應閑》)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春秋 孔丘 《論語.述而》)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
(西漢 韓嬰 《韓詩外傳》卷三)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誌時。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惜時 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過於每壹天的價值。 --—歌德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 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魯迅 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2.拳不離手,曲不離手. 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5.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金縷衣 唐 杜秋娘 勸君須惜少年時。
勸君莫惜金縷衣,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勸學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答案補充 "少年易學老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