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暴雨即將來臨的詩句:“黑雲翻墨未遮山”,意為: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壹段山巒,明麗清新。出自宋代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壹》。
這首詩寫的是坐船時所見。詩人將壹場變幻的風雨寫得十分生動。他那時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劃到望湖樓下,忽見遠處天上湧起來壹片黑雲,就像潑翻了壹盆墨汁,半邊天空霎時昏暗。這片黑雲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來,描寫出了壹種撲面而來的感覺。
原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壹》宋代: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釋義:
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壹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五首絕句。
賞析:
詩人蘇軾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讀來油然產生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壹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壹色的美麗風光。
詩用“翻墨”寫出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驟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風”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實描寫,卻分插在第壹、第三句中,彼此呼應,烘托得好。
最後用“水如天”寫壹場驟雨的結束,又有悠然不盡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雲”映襯,用“水如天”和“卷地風”對照,用“亂入船“與“未遮山”比較,都顯出作者構思時的用心。
百度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