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是蘇軾的《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壹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膏肥蟹黃時。蘇軾別稱蘇東坡、蘇仙,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善書,“宋四家”之壹。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蘇軾的故事
老友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他極力抨擊新法的缺點。毫不保留清醒客觀的政治觀點,對新法的批評單壹而缺乏大局觀,把王安石給徹底得罪了,壹根筋把新法支持者和支持新法的皇帝弄的怒火中燒。
壹個烏臺詩案差點腦袋掉下來,好在王安石總算是君子之爭,宋朝又沒殺文人的傳統,沒下死手,不然不死也殘。
等到了舊派好友司馬光執政的時候,盡廢新法,他又提出激烈反對意見。結果,又引起好友司馬光的嚴重不滿,友情都崩塌了。
蘇軾在新舊兩黨之間的這種兩面不討好,原因或許很復雜,但不管怎麽說,弄成這樣的結果,從自身因素講,蘇軾多少有些“咎由自取”。這些事他完全可以做好壹些,更圓滑壹點,以他的人品才華,對天下蒼生也是好事壹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