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全詩的意思是: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引,
經歷過巫山的雲雨纏綿,別處的景致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艷,
壹半是因為篤佛修道,壹半是因為忘不了妳……
傳說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摯誠的情感,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亡妻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元稹(779—831),唐著名詩人。字微之,洛陽人。自幼喪父,其母授書傳。九歲能屬文,十五歲擢明經進士,補校書郎。元和元年(806),舉制科,對策第壹,拜左拾遺。稹性明銳,挺身直諫。王叔文執政時,稹謂宜選正人輔道,並多次諫爭,為執政者所嫉妒。憲宗時,出為河南尉,以母喪解。後拜監察禦史。按獄東川,彈劾節度使嚴礪違詔增加賦稅數百萬及沒收塗山甫等八十余戶田產、奴婢,時嚴礪已死,余黨怒稹,分司東都,後回京師途中,與宦者仇士良爭房,被仇士良擊破臉面,貶江陵士曹參軍,經白居易等論誣,徙通州長史。元和末,召拜膳部員外郎。稹長於詩,時與自居易齊名,天下傳頌,號其詩體為“元和體”。穆宗在東宮,妃嬪近習皆誦之,宮中呼“元才子”。長慶初,崔潭峻把元稹歌詞數十百篇上奏,拜官祠部郎中,知制誥。變詔書體,務純厚明切,盛傳壹時。然而其進非公議,為士人訾薄,稹甚不平,作《誡風俗詔》歷抵群有司以逞其憾。後遷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與裴度同任宰相,因不合罷相,出同州刺史,又徙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召為尚書左丞。官終武昌節度使,贈尚書右仆射。所論著甚多,行於世。早年與白居易厚交,世稱“元白”,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其詩《連昌宮詞》與白居易《長恨歌》並稱。有《元氏長慶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