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頤和園宮廷區的介紹

頤和園宮廷區的介紹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占地290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約占1/4,湖水面積約占3/4。頤和園按其功能可分為宮廷區和園林區。另外宮廷區又分為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和以樂壽堂為中心的帝後生活區;園林區分為以萬壽山前中軸線為中心的風景遊覽區和昆明湖景區,並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皇林,更是我國皇家園林的典範。

遼金時期,帝王在今天的萬壽山、昆明湖壹帶修建了金山行宮,於是這裏的山和水分別被稱為“金山”和“金海”。元代時傳說有壹位老人曾在山下挖出壹個石甕,因此山水改稱“甕山”、“甕山泊”。明代時因其景色妖嬈,在文人筆下又衍生出“西湖”的美稱。明萬歷年間又有了“西湖十景”與“西湖十寺”的自然人文景觀。乾隆十四年,開始疏浚西湖,次年將翁山改名“萬壽山”,西湖改名為“昆明湖”。此後便開始大規模的興建清漪園,***歷時十五年。“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邊風月屬昆明。”詠出了乾隆皇帝對清漪園的情有獨鐘。歷史上頤和園經歷了三毀三重建,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東宮門) 在頤和園的東宮門外有壹座三間四柱七樓式的過街牌樓。牌樓上的匾額,東題“涵虛”,寓意山水廣闊;西題“罨秀”,寓意捕捉秀色,均是乾隆的禦筆。過了涵虛罨秀坊,我們可以看到照壁,它是清漪園時期的遺物。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頤和園的東宮門了。擡頭見正門匾額上的“頤和園”三個大字,據說是光緒帝的禦筆。“頤和”是頤養精神、心平氣和之意,寓意頤和園是慈禧太後養老的地方。門外臺階正中鑲嵌了壹塊雕刻精美的雲龍石,俗稱“龍墊兒”,是從圓明園安佑宮廢墟上移來的。門前壹對銅獅為清漪園時期的遺物。

(仁壽門內) 進入頤和園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政治活動區,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仁壽門。走進仁壽門,我們壹眼就能看到庭院裏有五塊太湖石,其中最大的壹塊叫“壽星石”,是從墨爾根園移過來的,其余的四塊則分別象征壹年的四季,是從圓明園移來的。這五塊太湖石被稱為“峰虛五老”,寓意長壽,擺在這裏主要起屏障的作用。而漢白玉須彌座上的青銅制神獸,人稱麒麟。因它有鹿角、龍頭、獅尾、牛蹄,故又稱“四不象”。院落的北邊有壹口井,名為“延年井”,是帝後茶膳的專用水源。據說當年慈禧太後在壹次遊園中中暑,喝此井水解去了暑氣,故賜名“延年井”。接下來我們再回到仁壽殿前,我們可以看到殿前月臺兩側,擺放著銅龍、銅鳳,象征龍鳳呈祥,實際作用是香爐。但是這裏的銅龍在外側,銅鳳在內側,似乎不合禮制,為什麽呢?其實當時光緒皇帝只是壹個傀儡皇帝,並沒有實權,真正掌握大權的是慈禧太後。這樣擺放就寓意光緒和慈禧的關系是“龍在下,鳳在上”。

(仁壽殿) 我們面前這座坐西朝東的建築就是仁壽殿了,原名勤政殿。“仁壽”二字出自《論語·雍也》篇中的“知者樂,仁者壽”,意為心懷仁德與施行仁政者能長壽。仁壽殿是皇家在園中進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如皇帝朝會聽政、接見外國使節等。此外,也在此舉辦過慈禧太後慶壽典禮前後幾日的“筵宴”和光緒皇帝的生日慶典。

我們向殿內看去,殿內正中的地平床上是九龍寶座,寶座後面設有壹架屏風,屏風是紫檀木框架的,項部雕有九條形態各異的金龍,屏心是玻璃的,鏡面上有22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是專為慈禧太後定制的壽禮。寶座前那個形似蛤蟆的獸叫做“甪端”,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可以日行壹萬八千裏,通曉四夷各國語言。置於皇帝寶座旁,象征八方來朝,當今皇帝是聖明之君。琺瑯甪端的實際用途是香爐,當帝後臨朝時,裏面放入檀香,燃起來給人壹種既神秘又莊嚴的感覺。

大殿後面的墻上有壹幅百蝠捧壽圖,是緙絲工藝品。慈禧太後親筆寫了壹個“壽”字在蝙蝠和彩雲中,取意多福多壽。殿內還有壹架點翠插屏,是乾隆年間制作的玻璃風景臺屏,玻璃屏內描繪的洞庭湖勝景是用翠鳥羽毛粘制而成的。

出仁壽殿向西,我們的視線被兩座小土崗擋住了,有壹種“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感覺,但是壹走出曲徑,湖光山色突然呈現在眼前,視野變得開闊了,讓人不經意間感受到了“柳暗花明又壹村”的意境。這種造園手法稱為抑景。自此我們就到了帝後生活區。 (玉瀾堂) 現在我們看到這組建築別致,環境幽雅的院落叫做玉瀾堂。“玉瀾”出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芳蘭振蕙葉,玉泉湧微瀾”,意為湖水清澈瀲灩。這裏就是光緒皇帝來頤和園時居住和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這裏又成為囚禁光緒皇帝的地方。

玉瀾堂東西兩側的配殿分別是霞芬室和藕香榭,原來均為穿堂結構。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後命人在此砌了多道磚墻,將玉瀾堂全面封閉起來,以囚禁光緒帝。其他地方的已經拆除,此處的磚墻保留至今,作為戊戌變法的有關遺跡供遊人參觀。 玉瀾堂殿內,禦案後面的紫檀木屏風很有特色,屏面用兩層玻璃合成,畫風為中西合璧,立體感極強。殿中懸掛著“復殿留景”匾。“復殿”是深宮的意思;“景”指景星,寓意是深宮中住著聖明之君。玉瀾堂的西暖閣是光緒皇帝的臥室,床罩上方懸掛著壹塊長方形匾額,上書“風篁成韻”,寓意帝後早生子嗣。

(宜蕓館) 玉瀾堂的後面就是宜雲館,“宜蕓”是適宜藏書的意思。在清漪園時期是乾隆皇帝藏書的地方,重建後就作為光緒的皇後隆裕的住所。西配殿是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的住所。

穿過宜雲館就是帝後生活區的主建築——樂壽堂。

(樂壽堂院內) 樂壽堂是皇太後日常起居之所,乾隆皇帝的生母鈕鈷祿氏曾在此居住。後來是慈禧太後遊園時的居所,並在此接見王公大臣、外國使節等。樂壽堂是壹座三進院落,前院是水木自親碼頭,慈禧從水路來頤和園時,在此登岸,進入樂壽堂。碼頭上有壹座燈桿,稱“探海燈桿”,以前燈桿上吊掛壹盞大燈籠,是慈禧太後入園的標誌。

中院樂壽堂前,左右各陳設壹組銅鹿、銅鶴、銅瓶,借“鹿”、“鶴”、“瓶”三字的諧音,取意“六合太平”,“六合”為上、下、東、西、南、北,即天下太平的意思。庭院中種植有玉蘭、海棠、牡丹,象征“玉堂富貴”。院中還有壹塊巨石,因形似靈芝,色青而潤,乾隆便賜名“青芝岫”。

樂壽堂殿門內兩側各有壹張用金星紫檀木作框架的魚桌,正中禦案兩旁是壹對青花大瓷盤,用來盛放水果,供慈禧太後聞香。殿內正上方有壹塊匾,上書“慈暉懿祉”,意思是受母後之深恩,托母後之洪福。在樂壽堂內東西兩側還有百鳥朝鳳、孔雀開屏兩副屏風,均是粵繡精品。

樂壽堂後東側跨院是樂壽齋,當年太監總管李蓮英就住在這裏。西側跨院是揚仁風,建築平面呈扇形,又稱扇面殿。“揚仁風”的典故出自《晉書·袁宏傳》裏謝安贈扇的故事。東晉時期,謝安與袁宏是壹對摯友,後來謝安出任揚州刺史,袁宏出任東陽郡守。兩人走馬上任告別時,謝安取出壹扇贈與袁宏,袁宏答謝說:“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意思是我壹定揚仁義道德之風,以安慰黎民百姓。

(德和園)

在仁壽殿的西北方向就是德和園,是專供慈禧太後在園內聽戲的場所。“德和”二字出自《左傳》中“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聽了美好的音樂,就會心地平和,而達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戲樓高21米,底臺寬17米,是清代三大戲樓(故宮暢音閣、避暑山莊清音閣、頤和園德和園)中最大的壹座。戲樓***三層,自上而下分別稱為福臺、祿臺、壽臺。

在大戲樓的北側就是頤樂殿,殿內正中安放有寶座,當年慈禧太後就是坐在這裏看戲的,並在開戲前接受大臣們的叩謝賞戲。頤樂殿後院的正殿是慶善堂,是女眷們看戲時臨時休息的地方。1903年至1904年。美國女畫家卡爾曾為慈禧太後畫了4幅畫像,其中壹幅現藏美國國家博物館,而其中在慶善堂內畫的壹幅,是慈禧太後和卡爾最滿意的。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