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被解讀為鬼故事,源於其中的壹些細節和主題。首先,元妃省親的夜晚並非尋常的白晝,而是戌初到醜正的深夜,這壹時序安排與秦可卿去世時的“黃昏紙”相呼應,讓人聯想到超自然的氛圍。元宵節的燈火輝煌雖然掩蓋了夜色的淒涼,但若只關註時間,確實容易引發鬼故事的聯想。
小說中充滿了悲涼與淒慘的描繪,如寶玉的詩句“白骨如山”和風月寶鑒中的骷髏隱喻,元春判曲中的淒涼告別,以及惜春判曲中鬼哭狼嚎的場景。這些元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紅樓夢》在某種程度上帶上了陰森的鬼故事色彩。
然而,這種解讀並非全然消極。《紅樓夢》中人物的命運多舛,似乎暗示著宿命論的存在。女性角色的悲劇命運,被解讀為她們被下了咒的芳魂,她們的經歷充滿了苦難,仿佛是預設的劫難。這使得讀者在惋惜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壹種超越現實的神秘力量。
總的來說,盡管《紅樓夢》中的陰暗面讓人聯想到鬼故事,但這其實反映了作者對於人生無常和悲劇命運的深刻洞察,而非單純追求恐怖元素。這部作品的復雜性和情感深度遠超乎簡單的鬼故事解讀,它是壹部富含哲理和情感的文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