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平沙萬裏,在月光下像鋪上壹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壹彎明月當空,如彎鉤壹般。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馬詩》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的壹組五言絕句,***二十三首。
詩歌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誌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以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
李賀(公元790年——816年),字長吉,漢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壹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20歲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
後由於文學名氣很高,擔任了壹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賀本來胸懷大誌,性情傲岸,如今作了這樣壹個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稱病辭去官職,回福昌老家過上隱居生活。
擴展資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首詩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抒發詩人懷才不遇,不被統治者賞識,但又熱切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
此篇寫良馬出自名地,而邊陲天地廣闊,正可奮勇奔馳,唯待知遇名主也。何當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割據,戰事頻頻,作者以名馬自喻,言雖然生逢用人之時,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
這是李賀馬詩的基本意旨。李賀在其短暫的壹生中,壹直懷有建功立業之心,為此,他甚至寧願投筆從戎。但這壹理想終難實現,所以他的詩中總會有壹股郁郁不平的悲憤之氣。
此詩與《南園》都是寫同壹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壹、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
從壹個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壹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
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裏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煉,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