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節手抄報內容
拗九節是壹個感恩的傳統節日,那麽拗九節手抄報又能怎麽制作呢?下面拗九節手抄報內容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關於拗九節
拗九節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本土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與霞浦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順節”。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壹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歲數逢九(虛歲)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壹樣,吃壹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節的故事
拗九節來自《目連救母》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福州有個叫目連的小孩子,很孝順,很愛媽媽。後來他媽媽犯了錯誤關進牢房裏,經常吃不飽,目連呢經常去看望媽媽,帶去食品給媽媽吃,但每次都被狠心看守人截留下來吃掉了,所以媽媽呢經常餓肚子。後來在農歷正月廿九這壹天,目連就想了個辦法,用尾梨、花生、桂圓、紅棗、紅糖和糯米等煮成了粘糊糊的糖稀飯,上面還撒上黑芝麻,雖然看上去黑不溜秋的不好看,但吃起來香噴噴的,取名拗九粥。送到牢房後,看守人壹看這稀飯這麽難看,黑糊糊的、亂七八糟的,就問道:“這是什麽飯啦?”目連用福州話回答說:是“拗垢粥”,福州話“拗垢”就是骯臟的意思。看守聽說是這麽骯臟的東西,就不吃了。就這樣,香噴噴的拗九粥就送到了媽媽的手上,媽媽吃了拗九粥以後肚子就不餓了,激動地抱住了目連,流下了眼淚。
因此從那時候起,福州人就把每年的農歷正月廿九這壹天稱為“拗九節”、又叫“孝順節”、“後九”(正月初九為前九、十九為中九)、“孝九節”、“送窮節”。這壹天呢,福州人都要吃目連發明的“拗九粥”,即“拗九孝順粥”,奉敬長輩,感激長輩的養育之恩,也送給孤寡老人和窮人吃,就能驅邪避難,保佑平安。這是福州人特有的美好的傳統習俗。
目連的媽媽進牢房時,恰好是二十九歲,於是福州人認為“九”是災難的歲月,歲數逢九就“犯忌”,要避難。所謂“逢九”,有明九與暗九之分。凡是九、十九、廿九、三十九歲、…都屬明九。九十歲以上,年年都視有九;凡是十八歲、廿七歲、三十六歲、四十五歲、…都屬暗九。壹般暗九只送“拗九粥”。而明九,要加送太平面、豬腳,或雞面、福桔等,特別是出嫁的女兒,都要向父母及長輩“送九”,以表示兒女孝敬老人之心,俗稱孝順節。總之呢,吃了拗九粥就平安無事了。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代)《增廣賢文》。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人難道不會嗎?
孝順的詩句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