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在我還不理解“鄉愁”的含義時,就已經知道《鄉愁》這首詩了——小時候看央視的中秋晚會,花好月圓良辰美景,余光中的《鄉愁》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那時我並不知道“鄉愁”是怎麽壹回事,但是看著電視屏幕上很多人眼含熱淚地念“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時,就隱約地明白,鄉愁,大概是和故鄉分隔兩地難以相見的情愫。

長大壹些後又讀了席慕蓉的鄉愁,她把故鄉的歌比作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我想,有月亮的晚上,銀輝朦朧,萬籟無聲,遠處傳來飄渺悠長的笛聲,這是壹種多麽深刻的哀愁和悵惘啊,但我仍然不能真正地明白的——壹個沒有過漂泊的人,怎麽能懂得鄉愁呢?後來離家去讀書,許多個夜深人靜的晚上,腦海裏浮現很多鄉愁的句子,就忽然體會出些許滋味來,所謂鄉愁,須得真正地他鄉漂泊,故鄉就會變成難以割舍又觸不可及的壹個夢,變成魂牽夢繞又咫尺天涯的萬縷情思。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其壹

這首《回鄉偶書》算是如雷貫耳了,因其淺顯易懂和朗朗上口而成為兒童啟蒙的經典古詩之壹。縱觀全詩,詩句樸實無華,但是就這四句看似平平的句子,偏偏又是別有深意。前兩句寫詩人年少時即遠走他鄉,而今年華老去重返故裏,已是飽經滄桑兩鬢斑白——多少時光流逝、世事沈浮,什麽都變了,唯有鄉音未變而已。後兩句倒是生動,詩人路遇小兒,年幼的孩子從未見過他,只是天真地笑著拍手,問他來自何方——頗有“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的感覺,都是滿滿的滄桑感。

但不同的是,賀知章晚年歸鄉,他還記得闊別幾十年的故鄉。但故鄉卻仿佛已經不記得他了。離家時,他少年意氣躊躇滿誌,而今歸來卻只得了“笑問客從何處來”,壹個“客”字讓詩人多少感慨語凝噎、多少惆悵在心中啊!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回鄉偶書》其二

歸鄉以後,詩人面對著許多舊時風物的悄然變化,感慨叢生,又寫下了《回鄉偶書》的續作。“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詩人離家已經是數十年歲月,回來以後方知世事變化無常,家鄉的許多舊人已逝、舊物已改,許多記憶中的事物早已不復當初模樣。後兩句筆鋒壹轉,詩人目光落在眼前的鏡湖水上,很多事物都變了,唯有這鏡湖的水,依舊是碧波蕩漾、景色如畫,春風吹了壹輪又壹輪,年年歲歲,都不改它舊時的模樣——所謂物是人非,不過如此了。

“鄉音無改”,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滄桑變幻,對於他鄉的遊子來說,不曾改變的除了對故鄉的思念,也只剩下這濃濃的鄉音。我的姥爺是山東人,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只身前往東北苦寒之地支教,後來就在這片黑土地上紮根了幾十年,直至去世。我小的時候就明白姥爺講話是和我們不壹樣的,長大之後我知道了那是山東方言,姥爺的“鄉音”。同樣的,我姥姥的同事,是壹位來自四川的慈祥的老太太,也在東北教了幾十年的書。我小時候姥姥常常帶我去串門,而我每次都要在老太太微笑時彎起的眼睛裏和臉上漾起的皺紋中努力捕捉些字句來——對年幼的我而言,濃濃的川音實在太深奧,而如今看來,深奧的不僅是那遠方的鄉音,更是遊子對於故鄉不曾忘卻的牽掛。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離別時我豪情萬丈誌在四方,而今我飽經滄桑滿目霜華而歸,故鄉啊,我什麽也不能給妳,除了這衰老的軀體;我什麽也不能回報妳,除了這未改的鄉音。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關於思鄉,我還盛愛王維的這首絕句。有舊友從故鄉來,關於故鄉的情景風物,親朋故友,想必是有很多話想要發問的。詩的前兩句不加粉飾,只是急切地向著來自故鄉的友人說道:妳來自故鄉,應該知道故鄉的人和事。這正是壹個對故鄉強烈思念、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曉故裏人事的遊子所直抒的胸臆。然而當我們都以為詩人將要詳細詢問故鄉的壹草壹木、家長裏短時,詩人卻又話鋒壹轉,偏偏不問許多,只是問友人來時,那家中的綺窗前,梅花是否盛開。前兩句話語直白、質樸平淡,後兩句以小見大,雖含蓄婉轉,卻別有壹番溫婉的情味在其中,格外情思綿長、引人遐思。

這讓我想起很多愛情的經典橋段——戰火紛飛、骨肉離散的亂世裏,壹對相愛的少年少女流離失所分隔兩地,多年後機緣巧合,二人在車水馬龍的街上久別重逢,然而淚眼朦朧、四目相對時,多少經年的話語在心中,最後說出口的卻只是壹句“別來無恙”。分離的日子裏,我有多少話埋藏在心裏,然而多少日子裏的魂牽夢繞終成為眼前的現實時,我心中百感交集,卻只有壹句“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人說王維這首絕句情思細膩,即是思故鄉又是思佳人。然而撇開許多話不問,卻偏偏揀那窗前的寒梅來發問,在我看來,無論哪壹種,這“寒梅”想來都對詩人有著特殊的含義了。舊時的故裏,日光溫婉的綺窗前,我的心上人臨窗而坐,她也許在梳著萬千青絲,也許在蹙眉凝神,她也許在翻看壹卷詩書,也許在遙望遠方,等待著遠方的歸人。而窗下的那壹剪寒梅,見證了詩人和愛人在故鄉所***同度過的琴瑟和鳴、賭書潑茶的日子,也陪伴著佳人度過了多少個詩人遠行後寒來暑往的思念的日子,它是故鄉的符號,是美好的寄托,更是詩人對故鄉、對故人的無限思念之情。而今,萬千話語不知從何說起,盡在這壹剪寒梅了。

窗前的寒梅開了壹年又壹年,妳可知道,她在等妳,故鄉在等妳。

不曾失去,就不會懂得珍惜;不曾遠離,就不會想要靠近。故鄉是壹棵樹,妳在它的樹蔭下乘涼,在它的庇佑下成長,當妳離去時,它又會紮根在妳的心裏,開花結果,落英繽紛。故鄉又是那人生筵席上易碎的夜光杯,盛滿叫做鄉愁的酒,多少個寂寞如斯、通宵達旦的夜裏讓妳大醉而去,做上壹個鄉音未改、客從何來的夢。

文 | 莞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