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偈頌三十八首 》
宋·釋如凈
解地祥和布袋頭,虛空豁達逞風流。
去赤得,住亦得,大用現前無軌則。
2、《 頌證道歌·證道歌 》
宋·釋印肅
豁達空,撥困晨,不著片衣愛向火。
見他富貴便嗔嫌,業海深深何處軃。
3、《 頌證道歌·證道歌 》
宋·釋印肅
方得名為觀自在,豁達靈光非內外。
野橋村店混塵流,乞我壹文充布袋。
4、《 北亭 》
唐·白居易
廬宮山下州,湓浦沙邊宅。
宅北倚高崗,迢迢數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間多白石。
茅亭居上頭,豁達門四辟。
前楹卷簾箔,北牖施床席。
江風萬裏來,吹我涼淅淅。
日高公府歸,巾笏隨手擲。
脫衣恣搔首,坐臥任所適。
時傾壹杯酒,曠望湖天夕。
口詠獨酌謠,目送歸飛翮。
慚無出塵操,未免折腰役。
偶獲此閑居,謬似高人跡。
5、《 酬鴻臚裴主簿雨後北樓見贈 [壹作高適詩] 》
唐·王昌齡
暮霞照新晴,歸雲猶相逐。
有懷晨昏暇,想見登眺目。
問禮侍彤襜,題詩訪茅屋。
高樓多古今,陳事滿陵谷。
地久微子封,臺餘孝王築。
裴回顧霄漢,豁達俯川陸。
遠水對孤城,長天向喬木。
公門何清靜,列戟森已肅。
不嘆攜手稀,常思著鞭速。
終當拂羽翰,輕舉隨鴻鵠。
6、《 擬古 》
宋·田錫
曲逆漢功臣,少年嘗窘厄。
巷館雖席門,軒車盡嘉客。
事魏言不從,說楚謀無獲。
來歸隆準公,罄伸圖霸策。
絳灌競生妬,讒非相見迫。
封金欲拂衣,將舉鸞皇翮。
豁達英主心,信遇終無隔。
小節不掩名,勛庸自輝赫。
7、《 截樹 》
唐·白居易
種樹當前軒,樹高柯葉繁。
惜哉遠山色,隱此蒙籠間。
壹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萬葉落頭上,千峰來面前。
忽似決雲霧,豁達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久別壹款顏。
始有清風至,稍見飛鳥還。
開懷東南望,目遠心遼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兩全。
豈不愛柔條,不如見青山。
8、《 水調歌頭·言道 》
元·李道純
三元秘秋水,未悟謾猜量。
誠能參透,洗心滌慮密歸藏。
意與身心不動,精與氣神交合,天理自然彰。
三善備於我,翻笑煉玄黃。
性圓融,心豁達,德輝光。
牛郎織女,壹時會合到天潢。
勘破乘槎伎倆,密契浴沂消息,
遊泳有無鄉。
日用別無事,讀易對三皇。
9、《 菩薩蠻 》
宋·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10、《 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1、《 雜詩三首 》
唐·王維
之壹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之二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之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12、《 靜夜思 》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3、《 月夜憶舍弟 》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7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4、《 贈衛八處士 》
唐·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壹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15、《 回鄉偶書 》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6、《 渭城曲 》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7、《 別董大 》
唐·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8、《 贈張旭 》
唐·李頎
張公性嗜酒,豁達無所營。
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
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
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
下舍風蕭條,寒草滿戶庭。
問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執丹經。
瞪目視霄漢,不知醉與醒。
諸賓且方坐,旭日臨東城。
荷葉裹江魚,白甌貯香粳。
微祿心不屑,放神於八纮。
時人不識者,即是安期生。
19、《 公燕詩 》
魏晉·劉楨
永日行遊戲。歡樂猶未央。
遺思在玄夜。相與復翺翔。
輦車飛素蓋。從者盈路傍。
月出照園中。珍木郁蒼蒼。
清川過石渠。流波為魚防。
芙蓉散其華。菡萏溢金塘。
靈鳥宿水裔。仁獸遊飛梁。
華館寄流波。豁達來風涼。
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
投翰長嘆息。綺麗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