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文言文故事

杜甫文言文故事

1. 回憶故人,故事寓言,神話傳說,杜甫壹家文言文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甫天寶初應進士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於彭原郡,拜右拾遺。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琯兵敗於陳濤斜。明年春,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成都,奏為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於成都浣花裏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 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鎮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遊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遊衡山,寓居耒陽。甫嘗遊嶽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壹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業,自耒陽遷甫之柩,歸葬於偃師縣西北首陽山之前。 (節選自《舊唐書?杜甫傳》)

譯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陽人,後來搬遷到河南鞏縣。曾祖父杜依藝,官位最終到鞏縣縣令。祖父杜審言,官位最終到膳部員外郎,另有傳記。父親杜閑,官位最終到奉天縣縣令。

杜甫天寶初年應考進士沒有考中。天寶末年,獻上自己寫的《三大禮賦》。玄宗認為這賦寫得很奇妙,就召喚他來考作文,並授給他京兆府兵曹參軍壹職。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攻陷京師,肅宗在靈武征兵。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在彭原郡拜見肅宗,被封為右拾遺。房琯平民時和杜甫很友好,當時房琯擔任宰相,向肅宗請求親自率領軍隊討伐叛賊,帝準許他。這壹年的十月,房琯的軍隊在陳濤斜被打敗。第二年春,琯被罷去宰相壹職。杜甫上奏說房琯還是有才幹的,不應該被罷免。肅宗生氣,貶房琯當刺史,從京城趕出杜甫去擔任華州司功參軍。當時京城地區動亂流離,糧食壹下子變得很貴,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縣,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餓死的兒女有幾個人。壹段時間之後,被召回補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守成都,奏明皇上讓杜甫擔任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並賜給他緋魚袋。嚴武與杜甫是世交,對杜甫的待遇十分豐厚。但杜甫性格狹窄浮躁,沒什麽氣量,憑著恩情放縱不羈。曾經趁酒醉登上嚴武的坐榻,瞪著眼睛看著嚴武曰:“妳父親嚴挺之居然有妳這樣的兒子!”嚴武雖然也是急躁暴戾,卻也不認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種竹子,枕靠著長江建造房屋,盡情喝酒,長嘯詠唱,和壹些田地裏的粗野傖夫壹起親昵地遊逛,沒什麽拘束檢點。嚴武拜訪他,他有時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這樣傲慢胡亂。永泰元年夏,嚴武去世,杜甫就沒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嚴武鎮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見,就遊歷東蜀去依附高適。到了之後,高適卻去世了。這壹年,崔寧殺死英乂,楊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亂。杜甫就帶著他的家人到荊、楚地區躲避戰亂,乘著扁舟下三峽,但是還沒靠岸而江陵就動亂,於是溯流而上沿著湘江漂泊,遊歷衡山,寄居在耒陽。杜甫曾遊覽耒陽的嶽廟,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陽的聶令知道這個消息,就親自劃著船去迎接杜甫回來。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壹個晚上就死在了耒陽,當時年紀只有五十九歲。

杜甫的兒子宗武,流落在湖、湘過世。元和年間,宗武的兒子嗣業,從耒陽遷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師縣西北首陽山前。

2. 關於杜甫的小故事.

唐軍收復長安以後,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壹起回到長安。

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

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

有壹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他到壹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

半夜裏,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壹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裏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後墻逃了,老婆婆壹面答應,壹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妳家男人到哪裏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壹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裏只有壹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

妳還要什麽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壹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淒慘情景,心裏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

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後壹***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由於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3. 用文言文介紹壹下杜甫

舊唐書·杜甫傳原文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

父閑,終奉天令。甫天寶初應進士不第。

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

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於彭原郡,拜右拾遺。

房琯 布衣時與甫善,時 琯 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 其年十月, 琯 兵敗於陳濤斜。

明年春, 琯 罷相。甫上疏言 琯 有才,不宜罷免。

肅宗怒,貶 琯 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 ,兒女餓殍者數人。

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成都,奏為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

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

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於成都浣花裏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 野老相狎蕩,無拘檢。

嚴武過之, 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

及郭英 乂 代武鎮成都,英 乂 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遊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

是歲,崔寧殺英 乂 ,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遊衡山,寓居耒陽。

甫嘗遊嶽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壹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業,自耒陽遷甫之柩,歸葬於偃師縣西北首陽山之前。 (節選自《舊唐書?杜甫傳》)譯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陽人,後來搬遷到河南鞏縣。

曾祖父杜依藝,官位最終到鞏縣縣令。祖父杜審言,官位最終到膳部員外郎,另有傳記。

父親杜閑,官位最終到奉天縣縣令。 杜甫天寶初年應考進士沒有考中。

天寶末年,獻上自己寫的《三大禮賦》。玄宗認為這賦寫得很奇妙,就召喚他來考作文,並授給他京兆府兵曹參軍壹職。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攻陷京師,肅宗在靈武征兵。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在彭原郡拜見肅宗,被封為右拾遺。

房琯平民時和杜甫很友好,當時房琯擔任宰相,向肅宗請求親自率領軍隊討伐叛賊,帝準許他。這壹年的十月,房琯的軍隊在陳濤斜被打敗。

第二年春,琯被罷去宰相壹職。杜甫上奏說房琯還是有才幹的,不應該被罷免。

肅宗生氣,貶房琯當刺史,從京城趕出杜甫去擔任華州司功參軍。當時京城地區動亂流離,糧食壹下子變得很貴,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縣,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餓死的兒女有幾個人。

壹段時間之後,被召回補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守成都,奏明皇上讓杜甫擔任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並賜給他緋魚袋。

嚴武與杜甫是世交,對杜甫的待遇十分豐厚。但杜甫性格狹窄浮躁,沒什麽氣量,憑著恩情放縱不羈。

曾經趁酒醉登上嚴武的坐榻,瞪著眼睛看著嚴武曰:“妳父親嚴挺之居然有妳這樣的兒子!”嚴武雖然也是急躁暴戾,卻也不認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種竹子,枕靠著長江建造房屋,盡情喝酒,長嘯詠唱,和壹些田地裏的粗野傖夫壹起親昵地遊逛,沒什麽拘束檢點。

嚴武拜訪他,他有時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這樣傲慢胡亂。永泰元年夏,嚴武去世,杜甫就沒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嚴武鎮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見,就遊歷東蜀去依附高適。到了之後,高適卻去世了。

這壹年,崔寧殺死英乂,楊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亂。杜甫就帶著他的家人到荊、楚地區躲避戰亂,乘著扁舟下三峽,但是還沒靠岸而江陵就動亂,於是溯流而上沿著湘江漂泊,遊歷衡山,寄居在耒陽。

杜甫曾遊覽耒陽的嶽廟,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陽的聶令知道這個消息,就親自劃著船去迎接杜甫回來。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壹個晚上就死在了耒陽,當時年紀只有五十九歲。新唐書·杜甫傳原文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

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數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壹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沈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臯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

與房琯為布衣交,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

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

帝乃解。甫謝,且稱:“琯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許琯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

觀其深念主憂,義形於色,然性失於簡。酷嗜鼓琴。

4. 關於杜甫的小故事.

唐軍收復長安以後,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壹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壹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他到壹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半夜裏,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壹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裏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後墻逃了,老婆婆壹面答應,壹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妳家男人到哪裏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壹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裏只有壹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妳還要什麽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壹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淒慘情景,心裏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後壹***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由於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5. 唐代詩人杜甫簡介文言文

新唐書 杜甫傳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

少貧不自振。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三載,甫奏賦三篇。擢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數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壹世,迨審言以文章顯。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

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先鳴數子先,至沈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臯,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鳳翔。 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兵,又以客董廷蘭之故罷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

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

帝乃解,不復問。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

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

客秦州,負薪拾橡粟自給。 流落劍南,營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會嚴武節度劍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詣其家。 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

大歷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適耒陽。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縣令自棹舟迎之,乃得還。為設牛炙白酒,大醉,壹昔卒,年五十九。

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

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汙。為歌詩,傷時撓弱,情不忘君,人皆憐之。

墳在嶽陽。有集六十卷,今傳。

6. 關於杜甫故事的傳說

有壹天,杜甫又纏著姑母講故事。

姑母說: “咱們杜家出過許多名人,晉朝著名大將杜預(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第12集)就是我們的第十三代遠祖。他打仗有勇有謀,為朝廷立過大功。

百姓們還編歌謠稱贊過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翹起大拇指稱贊道。 “妳爺爺(杜審言)是個有名的詩人,他寫的詩,受到過皇上的獎賞,人們都誇他是個才子。”

這些故事給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讀書,好學苦練,七歲的時候,寫出了自己的第壹首詩《詠鳳凰》。

有壹天,他把自己寫的壹篇文章拿給父親看,正巧有兩位客人來訪。他們也很有興致地看起來。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揚雄(都是漢朝著名的文學家)的手筆呀!”客人們看完後說。 從這以後,這兩位客人經常向人們誇獎杜甫,還帶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聽當時著名的宮廷樂師李龜年的絕妙音樂。

這對他的影響很大。杜甫壹生寫詩都十分講究技巧,反復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

7. 杜甫的故事或介紹

杜甫,字子美。

他跟李白壹樣,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壹。在文學史上,把他們合稱“李杜”。

杜甫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壹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也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洛陽,遇見了李白。

杜甫比李白小十壹歲。 兩個人性格不壹樣,但是,***同的誌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

後來,他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那時候正是*相李林甫掌權的時候,李林甫最忌恨讀書人,怕這些來自下層的讀書人當了官,議論起朝政來,對他不利,於是勾結考官,欺騙玄宗說這次應考的人考得很糟,沒有壹個夠格的。 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壹道祝賀的奏章,說這件事正說明皇帝聖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經得到任用,民間再沒有遺留的賢才了。

那時候的讀書人都把科舉作為謀出路的途徑,杜甫受到這樣的挫折,懊喪的心情就不用說了。 他在長安過著貧窮愁苦的生活,親眼看到權貴的豪華奢侈和窮人受凍挨餓的淒慘情景,按捺不住心裏的憤慨,就用詩歌控訴這種不平的現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他寫下的不朽詩句。 杜甫在長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剛剛封他壹個官職,安史之亂爆發了。

長安壹帶的百姓紛紛逃難。杜甫的壹家,也擠在難民的行列裏,吃盡了千辛萬苦,好容易找到壹個農村,把家安頓下來。

正在這時候,他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就離開家投奔肅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軍,被抓到長安。 長安已經陷落在叛軍手裏,叛軍到處燒殺搶掠,宮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燒。

唐王朝的官員,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軍解送到洛陽去。杜甫被抓到長安以後,叛軍的頭目看他不像什麽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從長安逃了出來,打聽到唐肅宗已經到鳳翔(今陜西鳳翔),就趕到鳳翔去見肅宗。 那個時候,杜甫已經窮得連壹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身上披的是壹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腳上穿的是壹雙舊麻鞋。

唐肅宗對杜甫長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贊賞,派他壹個左拾遺的官職。 左拾遺是個諫官。

唐肅宗雖然給杜甫這個官職,可並沒重用他的意思。 杜甫卻認真地辦起事來,過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肅宗撤了,杜甫認為房琯很有才能,不該把他罷免,就上了奏章向肅宗進諫。

這壹來,得罪了肅宗,虧得有人在唐肅宗面前說了好話,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軍收復長安以後,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壹起回到長安。

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

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

有壹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 他到壹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

半夜裏,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壹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裏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後墻逃了,老婆婆壹面答應,壹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妳家男人到哪裏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壹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裏只有壹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

妳還要什麽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壹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淒慘情景,心裏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

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後壹***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由於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第二年,他辭去了華州的官職。接著,關中鬧了壹場大旱災,杜甫在那裏窮得過不下去,帶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朋友的幫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造了壹座草堂,在那裏過了將近四年的隱居生活。

後來,因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沒有依*,又帶了全家向東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貧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壹條小船上。

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把他在成都住過的地方保存起來,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8. 新唐書杜甫傳譯文

求教< >譯文: 宋祁《新唐書·杜甫傳》(有刪節) 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楚、齊、趙間,李邕奇其才,先往見之。

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

數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壹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

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先鳴諸子,至沈郁頓挫,隨時敏給,楊雄、枚臯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載,亡走鳳翔,上謁,拜左拾遺。

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陳濤斜,又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書,言罪細不宜免大臣。

帝怒,詔三司推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

帝乃解。甫謝,且稱:“琯,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

時論許琯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觀其深念主憂,義形於色,然性失於簡,酷嗜鼓琴,廷蘭詫琯門下,貧疾昏老,依倚為非。

琯愛惜人情,壹至玷汙。臣嘆其功名未就,誌氣挫衄(nǜ),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jié)激,違忤聖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賜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獨蒙。”然帝自是不甚省錄。

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

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結廬成都西郭。

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會嚴武節度劍南,往依焉。

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

大歷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壹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汙。

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雲。

9. 杜甫有什麽典故和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壹生寫詩壹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望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旅夜抒懷》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四首(其三)》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絕句二首(其壹)》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水檻遣心二首(其壹)》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蜀相》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蜀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