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芒種節氣的詩句有:
1、芒種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朝 杜甫《夏夜嘆》
2、紅蜻蜓,綠草池塘,芒種子,甜滋味。——宋朝 鄭文寶《三伏景氣閑吟》
3、芒種節氣鳥兒啼,炎熱天氣讓人疲。——明朝 唐寅《芒種》
4、芒種時節,荷花吐艷。溫暖的陽光,沐浴著大地,鳥兒在枝頭歡歌。——清朝 曾國藩《故園花木事》
5、鳥羽紛紛落碧草,芒種節氣茶猶香。——明朝 楊慎《憶江南二首》
6、七月流火,八月炎炎,芒種吐穗,寒露將早。——唐朝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7、道逢艷陽天,芒種正當令。走過村莊稻兒綠,南風吹面有香味。——宋朝 陸遊《小遊園過早蓮子山人士別墅見贈》
8、芒種節氣七伏天,人間熱浪翻江瀾。萬物鳥獸自然受,風吹草木泛盈盼。——現代 陸強《贊芒種》
芒種節氣的由來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其名稱來源於古代耕作技術。在農耕社會中,種田需要用到壹種叫做“芒”的農具,用於除草和松土。由於芒種節氣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就以這種農具的名稱來命名這個節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芒種被視為夏天的開始,也是壹年中唯壹壹個以“種”而非“節”的節氣。芒種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暑濕交加,天氣炎熱,具有“三伏”的特點,是疾病多發的時期。
同時,芒種時節正值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農民要加倍勞動,保護和管理好作物,以確保豐收。
古時候,芒種節氣也是各地舉行祭祀、喜慶等活動的時節,如在江南地區,芒種時節是端午節後的第壹個節氣,人們會食用粽子、吃艾葉粥、飲茅臺酒、賽龍舟等慶祝活動,寓意為消災避兇、祈求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