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歷的成語有:過都歷塊,歷歷可考,多歷年所。2:拼音是、dǎilì。3:結構是、傣(左右結構;先左後右)歷(半包圍結構)。4:註音是、ㄉㄞˇㄌ壹_。
傣歷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中國傣族地區所用的壹種陰陽歷。創立於638年。該歷年長為365_25875日,月長為29_530583日。平年十二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十三個月(384天)。采用十九年七閏法。閏月固定在九月,稱後九月。所用二十四節氣與農歷相同。采用幹支紀日、紀年和十二生肖法。
二、網絡解釋
傣歷傣歷有“大傣歷”與“小傣歷”之分,但基本規則沒有區別,都與漢朝太初歷、驃歷有關。傣族最早使用的歷法已無從考證。但據史料記載,傣族最早的聯盟國家“猛達光”(漢譯“哀牢國”)歸附漢朝後,傣族便開始接受漢朝的太初歷,逐漸將太初歷融入到自己的生產與生活中、並當成自己民族文化的壹部分;之後,“猛達光”南面的驃人還通過傣族接受了太初歷。公元7世紀,驃人在太初歷的基礎上吸收印度歷法壹些特點形成驃歷。公元9世紀時,驃國被傣族聯盟國家“猛舍龍”(漢譯“南詔國”)攻陷,潰散的驃人與吐蕃高原南下的氐羌系族群逐漸融合成緬族。公元16世紀中期,繼承驃人文化的緬族東籲王國相繼征服傣族各大小邦國,驃歷在傣族地區得到普及。公元1966年,撣邦(緬甸聯邦加盟邦之壹)的上層人士將當時撣族與緬族***同使用的驃歷改革後定為撣邦標準歷法;撣邦主體民族為撣族,撣族即傣族、自詡“大傣”,撣邦標準歷因此也稱作“大傣歷”,與緬族***同使用的驃歷則被貶稱為“小傣歷”。之後,緬甸各地撣族也將自己使用的歷法調整為撣邦標準;公元20世紀末,同屬“大傣”壹脈的中國滇西傣族、印度東北阿薩姆族也把自己使用的歷法調整為撣邦標準。
關於傣歷的詞語
多歷年所過都歷塊歷精圖治歷久彌堅歷日曠久久歷風塵
關於傣歷的造句
1、潑水節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誌,壹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中旬,即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
2、盛邀之下,傣歷新年潑水節那天,我和他及他的朋友壹行幾人去了版納的景洪。
3、傣歷新年,潑水是祝福,而傣族的小蔔哨和小蔔冒在歡呼時,也會熱情地呼喚“水!水!水!”。
4、每逢傣歷新年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上新房、升佛爺、婚嫁和孩子滿月等喜慶場合,傣家人都要請章哈演唱。
5、傳說,修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於傣歷六月托夢給他的父親宣布的。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傣歷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