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是壹則寓言故事,最早出自《莊子·秋水》。 文章通過青蛙和...
《坐井觀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第12課的課文,是壹則寓言故事,最早出自《莊子·秋水》。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壹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擴展資料:
壹只青蛙坐在井裏,壹只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妳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壹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麽大,還用飛那麽遠嗎?” 小鳥說:“妳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壹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妳是弄錯了.不相信,妳跳出井口來看壹看吧.”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壹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壹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壹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