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日本文學概述

日本文學概述

日本文學的基本特征

日本經歷了漫長的史前發展,並在宮媛之初進入文明階段。據中國《後漢書》記載,公元57年,日本國王向漢朝進貢,光武帝被封“漢奴王”。《魏徵後任傳》記載了公元146年至188年日本的動亂。邪惡的馬泰女王卑彌呼統壹了全國,並於公元239年派遣使節到中國的岱坊縣。公元645年,改革後建立在古代貴族家庭基礎上的皇帝專制主義。公元1192年,元來王朝建立了鐮倉幕府,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會的道路,並壹直持續到1868年明治維新。二戰戰敗前,日本天皇素有“萬世壹系”之稱,從未被外國民族統治過。日本是亞洲第壹個走上民族獨立的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日本的地理、社會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它的文學特色。

第壹,近代以前日本文學的形式大多短小簡單。從古至今,短歌形式的文學最為發達,後來又發展為聯歌、諧音、俳句等,至今未嘗不可。日語音節和古體曲調簡單,詩歌的形式不具備押韻的條件,所以日語詩歌很容易和散文混淆,形成散文詩。日本的雜文和日記文學都強調文體之美。散文的發展促進了以短篇小說形式講故事的發展。11世紀初出現的小說《源氏物語》由短篇小說組成,聯系松散,敘述簡單,時間的推移與人物性格的變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在日本,即使是小說也是由短篇構成的。這壹特點貫穿了整個日本文學史,成為壹種傳統。江戶時代的《淫蕩的壹代男人》、《西河伊原的浮草》等小說也是由短篇小說組成的。現代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說《雪國》明顯具有《源氏物語》的結構和描寫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簡潔的結構中追求精致的藝術表現。短短三兩句話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準確表達日本歌者和儺人的情感世界。散文和故事中的情節描寫很少有大段的。

第二,文學性格纖細含蓄。日本自古以來自上而下的改革對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文學中幾乎沒有強烈的社會抗議聲音。古希臘悲劇的雄偉和崇高觀念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對象。他們追求的多是細膩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的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在平凡簡單的生活中表達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冷靜思考。除了少數例外,日本文學與激烈的階級沖突無關。即使有少數例外,作家的表達方式也往往是微妙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藝觀是以“真”、“悲”、“艷”、“寂”為基礎的。從《真實故事》來看,平安時期的《為物哀》,鐮倉、室町時期的《謎》,江戶時期的《靜寂》,主要是在Wako的基礎上發展提煉出來的。這些理論都與作家向往的美好境界有關。“殘情”論為這種美好的境界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日本的短篇文學形式充分發揮了作家的藝術技巧,盡可能地概括了客觀世界。

第四,善於模仿,變化快。大化改革後,日本對中國大陸全面開放。漢字、中文,甚至中國的詩歌、中文都原封不動地搬到了日本,形成了日本文學的壹個重要分支——中國文學。日本人在吸收中國文學的同時,創造了異體字、假名、混合漢字,大量吸收了中國的文字,創作出具有獨特民族形式的文學作品。經過近百年的革新,日本文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奈良平安文學和江戶魯園文學。明治維新是在資產階級文學沒有成長起來的情況下發生的。在不到壹個世紀的歷史中,為日本資產階級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最終躋身於資本主義世界文學發達國家之列。

日本文學史的階段

日本歷史經歷了大和(3世紀至7世紀)、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鐮倉(1192-1333)、南北朝(794-1333)。江戶(1600 ~ 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1926)、昭和。

古代文學,包括奈良時代和平安王朝的文學。這壹時期,在奴隸制的社會條件下,古代經歷了大和時代的口頭文學,奈良時代建立了借用漢字的書面文學。氏族時代的英雄故事和傳說,在《古物>:》、《日本史》、《風土誌》中均有記載,同時創作了日本最早的漢詩《懷風藻》、《淩紀昀》。《葉子集》收錄了長歌260多首,短歌4000多首,深刻展現了大化革新前後日本社會的變化,成為奈良文學的巔峰之作。李巖十三年(794),都城由平城遷至平安,文學進入王朝。《古今歌集》奠定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為集子的開端。除了短歌之外,這個時代講故事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出現了諸曲故事、羅娃故事、寶故事等虛構的講故事,以及伊勢故事、大和故事等歌的講故事,還有融合了兩者的源氏故事。這個時代的散文和日記也很發達,代表作有《枕草》、《壹個蜻蜓的日記》等。

中世紀和現代文學,包括鐮倉時代、室町時代和江戶時代的文學。日本中世紀是武士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武士階層的興衰也決定了這壹時期的文學特征。日本將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稱為“中世紀”,將江戶時代稱為“近代”,前者以日本封建社會的建立和發展為標誌,後者以封建社會從鼎盛走向衰落為標誌。表現鐮倉和村武士階層戰鬥歷史的軍紀文獻廣為流傳,出現了平甲、義凈、太平等故事。雜文、遊記、日記文學都受到隱逸的影響,其代表作品有雅昌明的《文房集》和吉田兼好的《野草》等。鐮倉時代在後藤雅子學園主持下完成的《新古和歌集》,表現了“余慶”和“妖嬈”之美。後來,二條、京畿、冷泉之間長期對立。室町時代,和歌衰落,聯歌崛起,出現了宗誌、神井、宗佐、宗昌等傑出的聯歌藝人。謝米的出現促進了戲劇的快速發展。出現在鐮倉時代的巫山文學,開創了中世紀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江戶文學始於十七世紀,持續二百多年。這壹時期市民階層成長起來,商品經濟對文學的影響是深刻的。壹原的《浮草》《好色的壹代男人》《好色的五個女人》深刻地描述了町人世界的生活。後來,小說以各種形式出現,如散版、黃紙、人情版、滑稽版、會卷、談本等等。優秀作家的作品有上田秋成的《雨與月的故事》、山東京川的《浪漫烤魚串》、屈秦的《東海道的遠足》、的《漂浮的澡堂》等。它調和了振門和林坦兩派,直到香蕉達到頂峰。香蕉死後,香蕉門沒落了。後來,謝武存和加藤小太發起了和聲復興運動,壹度讓和聲恢復了青春。小林的茶和夏目的美拓展了和諧的主題。在儺和聲流行的過程中,和狂歌也發展起來了。江戶前期有和歌山、池沖、荷蘭等人的代表,後期有何茂貞元、小澤六安等維新派,還有香川桂園派。江戶劇的代表人物是松門附近的左衛門。在他的推動下,京柳裏和歌舞伎發展成為最完整的古典戲劇。祆教在鐮倉和室町影響最大,儒教在江戶影響最廣。新疆、白石的朱學,中江的陽明學,以及伊藤仁齋、葛量洪的古學,都對日本文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儒學持批判態度的漢學,在江戶後期有了很大發展,其主要代表是對儒學的弘揚。

現代文學,即明治時代的文學,始於明治維新,止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改革後的前二十年,文學處於啟蒙階段。福澤諭吉、西周、中江兆民等人首先向日本介紹了資本主義文明。在這壹時期,翻譯的余丹小泉純壹郎的作品、矢野龍溪的《國與美談》、鐵昌信博的《雪中之梅》等政治小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885年,平內出版了《小說的本質》,1887年,二葉亭四迷出版了小說《浮雲》,這標誌著現實主義理論和創作開始在日本紮根。在同壹時期,還有小崎紅葉,幸田露伴和樋口壹葉寫的現實主義小說。1890年,森喜朗發表了浪漫主義小說《舞女》,隨後外川智子·北村發表了評論性的《內心生活論》,島崎藤村發表了新詩《嫩菜集》,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浪漫主義的興起。明星學校和它的詩人,謝燁·蒂根和與謝野馨也促進了浪漫主義的發展。泉鏡花的概念小說是浪漫主義晚期的傑作。日俄戰爭後(19O4-1905),浪漫主義消退,自然主義興起。島崎藤村的《破環》和田山花袋的《被子》奠定了自然主義的基礎。此後,自然主義發展為私人小說,出現了正宗的白鳥的《何去何從》、德田的《秋生的新家庭》、巖野的《保明的狂浪》。由起步較晚的廣津和郎組成的奇跡派是自然派的壹個分支。正岡子規的素描理論、石川的啄木鳥、上岐山的馬陸等人也與自然主義有關聯。明治末期,反自然主義作家和流派大行其道。由森蓋和夏紫舒士帶領。個性浸波的歐外創作了《青春》、《雁》和歷史小說《安倍家族》等小說,表現出清醒的理性主義。舒氏發表《我是小品》,批判資本主義文明。後來寫了《三四郎》、《笑靨如花》、《門》等小說。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夕,白樺文學進入文壇。武者小路實篤的《幸福的人》、誌賀直哉的《在成器裏》、《行走在黑夜裏》和島中泰郎的《該隱最後的後裔》都表達了強烈的人道主義。新思潮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興起,壹直持續到20世紀20年代初。代表作家有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鼻子和河童》、《菊池寬的父親歸來》、《仇恨將被揭露》、《山本殺嬰》等。他們壹方面追求理性,壹方面講求技巧。唯美主義作家也敵視自然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是木下太郎和北原白熊,小說的代表人物是谷崎潤壹郎、蓋娜和佐藤春子。

現代文學,始於壹戰末期,是指大正後期、昭和時期、平成時期的文學。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日本工人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非常發達,從而將無產階級文藝運動推向高潮。林佳樹野山在壹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寫的《海上的人》,小林多喜二寫的《螃蟹船》,中野的詩集,德吉寫的《沒有太陽的街道》,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革命群眾。與無產階級文藝相對立的新感覺派主要有的《孫與機器》、的《伊豆的舞者》、《雪國》等。後來新興的藝術流派,如京福鐵二、林芙美子等,壹度非常活躍;新心理主義文學出現了堀陳雄、伊藤信二等新人。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許多作家被卷入鼓吹鬥爭的錯誤道路。侵略戰爭的失敗給了日本民主改革的機會。戰後初期,民主文學迅速發展。宮本百合子的小說很受歡迎。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文壇上出現了對戰爭持批判態度的戰後作家,如野口信博、椎名·林三、春樹、中村信壹郎和武田泰淳,隨後出現了三島由紀夫、大同升平和安倍公房等第二批戰後作家。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第三代新來者,如俊介之行、安岡明太郎、小島信夫、潤三葉壯和遠藤周作,以他們的城市生活主題吸引了人們的註意力。20世紀50年代末,石原慎太郎、大江健三郎和海江健三郎的反傳統道德小說開始流行。在經濟高度發達的20世紀60年代,有吉佐和子、水上勉、北鬥夫、丸谷齋壹和清岡卓行的作品受到歡迎。70年代初,圍繞《左人》雜誌,高橋和紀、小田史、信彥信二、柴田香等關心社會問題的作家聯合起來。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被稱為“內向壹代”的作家開始出現,主要包括傅銳佑司、後藤明夫、倉井千次、安倍昭惠和郭芙·小川奈那。之後,文壇出現了“空壹代”,以村上龍、塔米成光、宋麗和平、高橋三千經、中性賢治為代表作家。戰後,推理小說有了很大發展。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松本清張以社會懸疑小說贏得了大量讀者,並出現了許多懸疑作家,如佐野佑、三好和森村誠壹。在通俗文學方面,將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統壹起來的井上靖創作了被稱為“中級小說”的《鬥牛》和《冰墻》,受到歡迎。戰後通俗文學的著名作家有二階俊朗、山本周五郎、新田次郎、裏原正明、逸樹博之和星新壹。

中日文學交流

中國和日本早在兩千年前就有文化聯系。從1世紀到2世紀,中國的鐵、銅和紡織技術傳入日本,帶有漢字的銅鏡、劍和祭司也被日本人作為寶物和祭祀用的器皿。據說中國的《論語》和《千字文》是由祁智和王人介紹到日本的。

日本進入法制國家五年(712),泰安呂萬奉命完成《史記》。它是日本人寫的第壹部傑作,與中國文學密切相關。這本書是用漢字寫的。在漢字的基礎上,形成“筆名本”(壹字壹音)和“宣言本”(以漢字為語音訓練,中間有助動詞、動詞和描寫性詞尾),純漢文體和準漢文體。後來的《日本史》抄襲了中國的《漢書》等史書,用純漢文寫成。《長魯瑉圖記》的文筆也是流暢的純中式風格。趙懷鳳(751),淩(814),嵇(818),嵇(827)等。,都是日本最早的漢詩總集,展現了從五言詩發展到七言詩的詩藝。

《葉晚集》是古代和歌的結晶,反映了中國文學影響的另壹面。該書以漢字為葉晚的註音筆名,對中國的《詩經》等書籍進行了整理和研究。作者中,壹山壹良等人曾留學中國,受中國文學影響較大。中國的儒家思想、老莊思想和佛教思想也對《葉晚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平安時期,由於使節頻繁回唐,向中國學習成為熱潮。由於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僧侶和學者到中國留學,中國的大量書籍也傳入日本。中國文學的影響力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李白和白居易的詩,以優秀的文學深入後宮和貴族家庭。《遊仙洞》等唐代小說廣為流傳,影響了故事和言語的發展。《紫式部》接受了良好的中國文學教育,《源氏物語》明顯受到《史記》和《白集》的影響,其中《通胡卷》充分體現了《長恨歌》的影響。

與中國口語文學有關的鐮倉時代軍隊的故事比比皆是。平治的故事包含了許由的故事,楚漢鬥爭的故事,吳越之戰的故事。袁平的興衰,有周成王的臣下、王莽、武則天、聰嗣、蘇武、季劄、勾踐、賴邁臣等人的故事。《平甲故事》是用漢語和漢語混合的文體寫成的。它引用了許多中國歷史故事,並使用了許多來自中國的成語和詞匯。出版最多的書籍是《史記》、《白文集》、《春秋》、《論語》、《漢書》。《太平記》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尤其是《史記》尤為顯著。《李娃傳》的影子在《太平記》中也能找到。

巫山文學起源於留學中國的容閎,詩文發達。宋高僧壹山、壹寧入日本籍後,培養了虎牢關的師父連、行村等巫山文學先驅。在250多年的歷史中,巫山文學與中國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系。

江戶小說的發展與宋代劇本和明清小說有很大關系。《唐音筆時宇》筆名草子,是宋代桂萬榮《唐音筆史》的翻譯改寫本。在江戶時代,這種翻譯改寫的方法被稱為“翻案”,壹時成為潮流。《賈姑娘》是明代瞿佑和的《剪燈故事新編》的翻版,含義很簡單。狗張子是續謎記錄,唐人說會和鄧健新語的修訂。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改編自中國古今小說《醒世》、《警世》、《剪燈》、《新話》等。杜鶴·仲婷的《曹穎子》也被翻譯成史靜·童眼、古今小說等。曲廷馬秦《南總經理所見八狗傳》在《水滸傳》中被反轉。芭蕉,外國和聲大師,研究過杜甫、李白、蘇武、黃庭堅的詩歌,其中對杜甫尤為喜愛,芭蕉體的形成有賴於漢詩。

江戶時代,儒學得到長足發展,出現了齋藤優子、陽明、鼓學、折衷主義、考據學等學派。江戶時代,中國詩歌也極為發達。17世紀,藤原啟治、夏目順安等中國詩人的詩歌主要取材於儒家經典。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唐詩受到服部哲的盛叔來、新景白石、南括等人的推崇。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石、石河寬窄、山本北山等人由提倡唐詩轉向提倡宋詩。中期,梁川等人重視清詩,尤其是袁枚和蔣士銓。

明治維新後,日本轉向對西方開放,但仍保持著與中國文學交流的傳統。時至今日,日本學校仍開設中國詩歌和漢語課程。大多數日本著名作家都有深厚的中國文學造詣。受陶淵明、王維和杜甫的影響,夏目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中國詩歌。正岡子規曾說:“俳句、和歌和中國詩歌形式不同,但趣味相同。其中,俳句與漢詩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俳句得益於漢詩。”

日本近代有很多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青木昌子對元曲和水滸的研究,吉川對杜甫的研究,竹內對魯迅的研究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近代以前,中國文學對日本人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但近代以後,由於日本吸收資本主義文明較早,開始更多地影響中國。魯迅先生說他最喜歡讀夏目的小說和森蓋的小說。郭沫若、郁達夫、、田漢、程等都是在日本留學並開始文學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