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我們經常使用佛教的諺語嗎?

我們經常使用佛教的諺語嗎?

說佛的由來

王興國

1,壹廂情願

壹廂情願也是壹廂情願,出自佛教《百喻經》。講述了壹個傻瓜愛上了公主,不顧公主根本不了解他,只在乎自己是否願意娶公主的故事,傷害了單相思,被廣泛使用,多指單方面的意願和計劃。

2、壹知半解

就像唐僧在《巍山警策》裏說的,“壹知半解,便是禪道,沒有商量的余地。運糞進去是名,運糞出來不是名。”“屎”是比喻那些虛假的“知解”。是魯的創始人。他反對盲目地照文解意,執著於瑣碎的“知解”,主張“直指人心,視自然如佛”。他把那些繁瑣的“知解”斥之為“壹知二解”。後人把這種語言變成了“壹知半解”,意思是知道的少,理解的淺。

3.做壹天和尚撞壹天鐘

《西遊記》描寫唐僧第十六次去觀音寺,“和尚去打鼓,猴子去撞鐘。三藏拜倒在臺前,誠心祈禱。祈禱結束後,和尚停止了敲鼓,而猴子只是不停地敲著鐘,或緊或慢,很長壹段時間。道人說:‘拜完了,妳怎麽還敲鐘?’行者丟了鐘杵,笑道:“妳不知道!我是壹個每天敲鐘的和尚。“原來寺廟的鐘有三個作用:警戒、鳴鐘、報時。敲鐘是為了警醒僧人,消除懶惰,勤於修行。可見“出家壹日鐘打壹日鐘”的本意,包含了忠義、日臻完善的意思。後來變成了敷衍、被動應付的貶義詞。

4、註定

“劫”是佛教中“劫浪”的縮寫,直譯為“盛季”。與“瞬間”相比,劫分為大、中、小劫,壹劫128億年,壹劫32億年,壹劫1600萬年。佛教認為,世界從產生到毀滅,都是劫的時候。後來“劫”演變成了“劫數”,意思是厄運和註定的災難,“註定的災難”就是從這裏來的,意思是註定的災難難以逃脫。

5、吸玉磚

“拋磚引玉”由“拋磚引玉”轉化而來。《五燈會元》卷四:“碧來拋磚引玉,卻引來壹磚。”比喻以自己膚淺的見解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

6、口頭禪

禪宗原本主張頓悟、禪定,認為“口開則錯,心善”(《碧巖錄》)。但它被斥為“口頭禪”,因為它很容易拿現成的經典和公案,掛在口頭上作為談話輔助。後來人們經常口頭說壹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話,也叫“口頭禪”。如宋代詩人王木茂木寫的《野客系列:先生追憶終歸》詩:“壹生不學真言,腳踏實地,空空如也。”

7.對牛彈琴

牟子理惑論:“公明義為牛清角之操,非牛所聞,不適其耳。”轉到蚊子的聲音和孤犢的聲音,就是轉尾巴聽。“這段話說的是妳要根據對象選擇自己能理解的音樂。”續燈記:儒能大師》:“對牛彈琴,不聽其言。“意思是說,如果陳述沒有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8.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是“白玉景三重城堡”的經典之作。從前有壹個富人,他想建造壹座三重城堡。按照指示,木匠開始在地上砌磚。富人說,我不要底層的雙層,只要頂層的。木匠解釋說,妳不能建立第三個重量沒有建立較低的雙。但是財主還是固執,結果大家都嘲笑他。佛教用這個比喻來說明修行者要打好基礎,循序漸進。

9、閉門造車

“閉門造車”這句話出自《景德鄧川錄余杭大千山隨禪師》:“問:‘閉門造車,壹同出門,怎能閉門造車?“老師說,‘如果妳造車的時候不問,妳在幹什麽?’《續燈記·段譽禪師》:“壹法不落塵埃,諸法無礙...恕我直言,還是閉門造車,不出門。”所謂“閉門造車”,就是人們做事不考慮客觀情況,脫離實際,憑主觀想象。

10,熱情投入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西域貢品有九種,其中“五體奉”是最恭敬的祭拜方式。“五體”又稱“五輪”,是指肘、膝、額。“五體投地”是指“五輪倒地作禮”(《地上捧》)。《十居·舞入寺》:“佛入家中佛寺,初欲入,投於寺門。”“滿懷虔誠”表現的是佛陀虔誠的態度,在今天卻是傾倒和敬仰的比喻。

11,敲骨吸髓

東土祖師達摩大師《五光會元》卷壹:“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充饑,散發蓋泥,投崖餵虎。顧尚如此,我是誰?”“敲骨吸髓”這句話,本來是指求道的艱難,後來轉化為比喻剝削壓迫的殘酷。

12,慈悲憐憫,扶危濟困。

佛經《論大智慧》卷二十七:“大慈大樂眾生,大悲拔眾生苦。“佛菩薩以‘普渡’為宗旨,故常稱佛為‘大慈大悲’。”Hokkekyo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眾生皆有難,為無量苦所逼;觀音妙智,可救世人之苦,且神通廣大,方便修智。“因此,中國佛教對觀音的尊稱是‘觀世音菩薩’。

13,拖泥帶水

禪宗在修煉方法上提倡開悟成佛,也就是所謂的“開門見山”、“剛毅”。禪宗把那些不能直截了當的方法,像執著於事物和文字,不能直入本源的方法叫做“拖後腿”。《五燈節元德善緣禪師法思》:“問:‘壹棍壹飲仍葛藤;'眨眼睛挑眉毛,拖拖拉拉,怎麽追根究底?'《景德鎮鄧川錄》卷二十九:“以言佛慢;我羞於說壹句禪語。”後來用“拖泥帶水”比喻做事不幹脆利落,解釋不簡潔明快。

14,放下屠刀

“放下屠刀,當場成佛”,這是北良對聶的翻譯。《梵文》:“波羅乃茲國有屠戶,名曰廣佛黑德,日宰無量羊。見舍利弗,即遭八戒追殺,壹日壹夜。所以命運最終會是北王毗濕奴之子。”《景德鎮燈傳說》第25卷裏說放下屠刀就證羅漢果,《續燈五燈傳說》裏說放下屠刀就成佛。《齋藤優子語》第30卷明確寫著“佛教徒說放下屠刀,成為佛教徒。”比喻只要真的改邪歸正,馬上就能變成好人。

15,回頭是岸

“回頭岸”是對“無盡苦難,回頭岸”的省略。佛教把眾生在生死輪回中所遭受的無盡“苦報”稱為“苦海”“Hokkekyo壽良品”:“我見眾生,不苦。”佛教認為,只有修行,擺脫生死輪回,到達超越生死的“彼岸”,才能走出苦海。要到達“彼岸”,就要“作惡多端,行善積德”。可見“回頭是岸”是勸人從惡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