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歸去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rú guī qù,杜鵑鳥的叫聲很像“不如歸去”。是指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
出處: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例句:杜鵑,其鳴若曰不如歸去。
杜鵑-梅堯臣
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鵑。
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月樹啼方急,山房客未眠。
還將口中血,滴向野花鮮。
翻譯:蜀帝的當年的魂魄,幾千年的春天化作了杜鵑鳥。不如隱退,也是自古就有的。月下的杜鵑啼聲很急,上山的房客還沒有休息。還要把口中的鮮血吐出來,滴在野花上保持新鮮。
擴展資料:
不如歸去出處
念奴嬌·梅-宋-辛棄疾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裏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裏風煙,壹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
翻譯:洞庭春喝得比較晚,洞庭湖的春天也來得晚,舊時相傳大概就這樣,但確實人間物之絕美者。收拾瑤池的時候,把她從瑤池移到朱欄這邊來的,是傾國仙姝。
可以透出室外散發陣陣的香味,使黃鶯隔簾而語,姑射仙子,玉肌冰骨,潔白如雪,令人神移。月夜下的姿態,怎能不使狄仁傑避讓?
酒宴歸來,對著寒窗,仿佛記起昨夜乘醉賞花,梅花應該正在開放。猶如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賦高唐壹樣,久久不能忘懷,不管燈的明亮或者熄滅,如此美好晤面恐難以後再難遇見了,然而多情之人易於傷感,以致為愁而鬢發斑白。
猶如聽了韓娥的歌聲,舜的音樂,縈繞腦際,經久不忘,甚至達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癡迷境地。
例句: 相逢是緣,緣從三生起,牽掛是苦,苦盡長夜。不如歸去,去時生死兩茫茫。是誰,寫三世書於枕上。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不如歸去